青玉案
短亭芳草长亭柳。
记桃叶,烟江口。
今日江村重载酒。
残杯不到,乱红青冢,满地闲春绣。
翠阴曾摘梅枝嗅。
还忆秋千玉葱手。
红索倦将春去后。
蔷薇花落,故园胡蝶,粉薄残香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短亭边的芳草,长亭边的柳树。
记得那年的桃花,江水口的柳树。
今天,我再次来到这个江村的酒铺。
那些曾经的美酒,已经不再,只有那乱红的花冢,满地都是闲散的春天。
在那翠绿的树荫下,我曾经摘过梅花,闻过花香。
还记得那时的秋千,你的手如葱根般白嫩。
如今,那红色的绳索已经疲惫,春天已经离去。
只有那蔷薇花凋零,故园的蝴蝶,还有那粉薄而香气稀少的残花。

去完善
释义
1. 短亭:古代驿道或路口的休息场所,通常有两个亭子,前一个较短,称为短亭。这里指代离别的地方。
2. 芳草:指代春天的花草。
3. 长亭柳:长亭是古代驿站的休息场所,柳树常在此生长,以表示送别之情。
4. 桃叶:指代桃花,桃叶是桃花的一片叶子,常用来象征爱情。
5. 烟江口:指代江边,烟江可能是形容江水的波光粼粼。
6. 今日江村:今天的江边村庄。
7. 残杯:指代酒杯中的剩余酒。
8. 乱红青冢:形容春天的花朵繁茂,青冢是指坟墓,这里暗示生命的短暂。
9. 满地闲春绣:形容春天的花草茂盛,像绣品一样美丽。
10. 翠阴曾摘梅枝嗅:形容在梅树的阴影下曾经摘取梅花闻香。
11. 玉葱手:形容女子的手指纤细修长,如葱根一般。
12. 红索倦将春去后:形容春天的红色花朵已经凋谢,红索可能指代红色的绳子,用于悬挂花朵。
13. 蔷薇花落:蔷薇花是春天的花朵,这里暗示春天的结束。
14. 故园胡蝶:指回到故乡,胡蝶可能是比喻自由的生活。
15. 粉薄残香瘦:形容花瓣已经凋谢,香气减弱,形状瘦弱。

去完善
赏析
《青玉案》是吴文英的一首词,以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词中通过对芳草、桃花、青冢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同时,通过描绘桃叶、烟江口的景象,唤起了人们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故园的眷恋。
词的开篇“短亭芳草长亭柳”,以短亭和长亭的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换。芳草和柳树的生长,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大自然的轮回。这种自然景象,让人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也唤起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记桃叶,烟江口”,回忆了过去在桃叶和烟江口度过的快乐时光。桃叶和烟江口,都是江南水乡的象征,它们见证了作者的成长和爱情。这些美好的回忆,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今日江村重载酒”,如今再次回到江村,重新品尝美酒,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江村的宁静,使得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回归内心的平静。而美酒,则让人们在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残杯不到,乱红青冢,满地闲春绣”,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春天景色。残杯,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乱红青冢,则暗示了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而满地闲春绣,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翠阴曾摘梅枝嗅,还忆秋千玉葱手”,回忆了过去在梅树下摘梅枝闻香的美好时光,以及曾经一起玩耍的秋千和玉葱般的手。梅枝的香气,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秋千和玉葱手,则让人想起了曾经的欢乐时光。
“红索倦将春去后,蔷薇花落,故园胡蝶,粉薄残香瘦”,描绘了春天离去后的景象。蔷薇花凋谢,胡蝶在故园飞舞,粉薄的花瓣和残香,都显得那么瘦弱。这些景象,让人想起了春天的美好,也唤起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青玉案》是一首以景抒情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中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玉案》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46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金国灭亡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吴文英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早年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崭露头角。然而,他在官场上的遭遇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甚至一度流落江湖。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
在吴文英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金国的灭亡使得南宋朝廷暂时摆脱了外患的威胁,但却陷入了更加严重的内忧。与此同时,理学的兴起对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坚守。
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文英创作了这首《青玉案》,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这首词既体现了吴文英的个人经历和人生感悟,也反映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