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雁湖大参赴遂宁 其二
恢恢大仪中,扶立惟三纲。
国风怨以怒,王道荡无章。
栖栖鲁东家,秉笔修天常。
廉陛不乱纪,冠履不易方。
斯今世运颓,礼义维楫亡。
三边且病痱,群盗方鸱张。
兵如溃隄螘,民甚赪尾鲂。
厉阶倘不夷,零露将侵裳。
李侯世柱史,识此治乱防。
挥袂别广筵,振衣登高冈。
愿言茂远猷,挽河洒天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广阔的天地间,树立着三大原则。国风充满了怨恨与愤怒,王道一片混乱,毫无秩序。在齐鲁之地,有一个勤奋的人,他拿着笔维护着世界的正常秩序。他严守规矩,从不敢越雷池半步。
如今这个时代的命运正在衰落,礼仪和正义的力量逐渐消失。边境地区疾病流行,盗贼四起。士兵如同决堤的蚂蚁一般,人民则像红色的鱼一样痛苦。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露水都会打湿我们的衣裳。
李先生是世间最好的史官,他能理解这个治乱的世界并加以防范。他挥手告别了宴席,整理好衣冠登上高岗。希望他能实现伟大的理想,用河水来清洗天上的凶星。
去完善
释义
恢恢大仪中,扶立惟三纲。
注释:恢恢,广阔的样子;大仪,礼仪法度;扶立,扶持建立;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古代三种基本的道德关系。
国风怨以怒,王道荡无章。
注释:国风,指民间风俗、风尚;怨以怒,指人民怨气冲天;王道,以仁义治国之道;荡无章,没有秩序。
栖栖鲁东家,秉笔修天常。
注释: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鲁东家,指孔子;秉笔,执笔;修天常,整理天地间的常规。
廉陛不乱纪,冠履不易方。
注释:廉陛,指廉政的朝廷;乱纪,扰乱纪律;冠履,比喻上下等级;不易方,不变更原则。
斯今世运颓,礼义维楫亡。
注释:世运颓,社会风气衰败;礼义,礼仪与道义;维楫,维系、治理;亡,丧失。
三边且病痱,群盗方鸱张。
注释:三边,泛指边疆地区;病痱,指边疆战事吃紧;群盗,指盗贼;鸱张,嚣张跋扈。
兵如溃隄螘,民甚赪尾鲂。
注释:溃隄螘,形容士兵溃散如蚂蚁般混乱;赪尾鲂,指百姓困苦不堪;赪,红色;尾,鱼尾;鲂,一种鱼类。
厉阶倘不夷,零露将侵裳。
注释:厉阶,祸患的根源;不夷,不平;零露,露水;侵裳,沾湿衣裳。
李侯世柱史,识此治乱防。
注释:李侯,指李雁湖;柱史,史官;治乱防,治理国家的方法。
挥袂别广筵,振衣登高冈。
注释:挥袂,挥手告别;广筵,盛大的宴会;振衣,抖掉衣服上的灰尘;高冈,高山。
愿言茂远猷,挽河洒天狼。
注释:愿言,愿望;茂,丰富;远猷,长远的谋略;挽河,拉起天河;洒天狼,驱除邪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对李雁湖的勉励与期许。诗人在开篇指出当前国家状况混乱,道德沦丧,天灾人祸频发,社会矛盾激化,李雁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寄予厚望。诗人希望他能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让混乱的局面得到改善。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李雁湖的期望:他是国家的砥柱,能看清治理乱世的要害,并有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使国家回归正道。他告别宴饮,振衣登高的形象展示了他的决心和勇气。
最后,诗人用"挽河洒天狼"表达了他对李雁湖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大展宏图,驱除邪恶势力,造福国家百姓。整首诗语言激昂,情感热烈,充满了对李雁湖的敬意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李雁湖大参赴遂宁 其二》是南宋诗人吴泳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约作于公元1257年,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兵压境、国家危亡之际。在这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诗人吴泳以国事为重,勇敢承担文人责任,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与好友李雁湖共同为国事出谋划策。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吴泳面对友人的离别,感慨万分。一方面,他对朋友远行表示不舍;另一方面,他希望李雁湖能够前往遂宁担任要职,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将离愁别绪与豪情壮志巧妙地融为一体,抒发出对友情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忠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