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
却趁秋旻别九韶,扶胥直下听风谣。
澜翻对酒还终夕,火急催诗在诘朝。
南国更逢陶令菊,西江莫扞楚人樵。
自应幕下文书少,节制如今属汉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趁着秋天告别那美好的音乐,我来到了海滨地带倾听民间的歌谣。伴着海浪的声音喝酒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火光催促着我清晨就要开始写诗。在南方我更遇到了像陶渊明一样的菊友,在西江我也不必担心有人会来砍伐我的柴火。这里应该不需要太多的文书处理工作,因为现在我负责的是汉朝的车马调度。
去完善
释义
1. 秋旻:秋天的天空。旻,mín,天空、天。
2. 九韶:舜的乐名,亦泛指美妙的乐曲。此处借指美妙的事物。
3. 扶胥:古地名,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这里代指南方沿海地区。
4. 风谣:民间歌谣,风俗之歌。
5. 澜翻:形容文才横溢,思绪如潮水般涌现。
6. 火急:紧急,急忙。
7. 诘朝:明天早晨。
8. 南国:我国南方地区。
9. 陶令菊: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象征物——菊花。陶令,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故称。
10. 西江:长江流经江西的一段。
11. 楚人樵:意为楚国之人所砍的柴草。樵,qiáo,砍柴。
12. 幕下:指地方官署或幕僚所在的处所。这里可理解为地方官员。
13. 文书:公家文书。
14. 节制:控制、管理。
15. 汉轺:汉代的车马驿站,这里代指朝廷派出的使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再次前韵》,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作品。全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首联“却趁秋旻别九韶,扶胥直下听风谣”中,“秋旻”指秋天晴朗的天空,“九韶”则代指音乐、歌舞等美好的事物。诗人以“别九韶”表达了离开繁华世界的决心,而“扶胥直下听风谣”则描绘了诗人远离喧嚣,聆听自然之声的画面。
颔联“澜翻对酒还终夕,火急催诗在诘朝”中的“澜翻”形容波浪翻滚,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饮酒作诗时的豪情壮志。“火急催诗在诘朝”则表现出诗人创作激情的急迫和旺盛。
颈联“南国更逢陶令菊,西江莫扞楚人樵”是对诗人所见的秋景的描述,其中“陶令菊”指的是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楚人樵”则代表了楚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自应幕下文书少,节制如今属汉轺”中,“幕下文书少”意味着诗人现在的生活相对简单,没有过多的世俗纷扰。“节制如今属汉轺”则表达了诗人如今担任汉朝官员的职责。总的来说,这首《再次前韵》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职责的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次前韵》是南宋诗人林光朝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也就是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林光朝正处于他人生的鼎盛时期。他在朝廷担任要职,参与了政治活动。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南宋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外有金兵压境,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这种时代背景对林光朝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意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息息相关。
在这一时期,林光朝作为一位文人政治家,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他主张改革政治制度,反对腐败,提倡勤俭治国。这些观念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首《再次前韵》中,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