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甘露寺

标题包含
甘露寺
寒暄皆有景,孤绝画难形。 地拱千寻崄,天垂四面青。 昼灯笼鴈塔,夜磬彻渔汀。 最爱僧房好,波光满户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话译文:寒暄之中都有美丽的景色,孤独和隔绝却难以用画笔描绘。大地孕育着险峻的奇观,天空则呈现四面八方无尽的青色。白天的灯笼照映着大雁塔,夜晚的钟声响彻渔夫的小舟。我最喜欢的是寺庙里的美好时光,那里的水波光芒洒满每个角落。
去完善
释义
1. 甘露寺:位于江苏镇江金山之上,相传始建于唐初,原为达摩、高僧禅坐之地,现已成为一历史文化景点。 2. 寒暄:指冬天与夏天的景色变化。 3. 孤绝:孤独且荒凉。 4. 画难形:用画笔难以描绘其景色。 5. 地拱:地面呈弓形,这里形容山势险峻。 6. 千寻:表示高度极大。 7. 崄:同“险”,指地势险峻。 8. 天垂:天空低垂。 9. 四面青:四周都是绿色的植被。 10. 灯笼:谓之照明工具。 11. 雁塔:又称镇江雁塔,唐代建筑,形状像大雁展翅。 12. 磬:古代的一种石制乐器。 13. 渔汀:水边的小洲,此指渔民栖息的地方。 14. 僧房:和尚居住的房子。 15. 波光:水光粼粼,这里指水面反射的阳光。 16. 户庭:房间的门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甘露寺》描绘了甘露寺所在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氛围。首联以“寒暄皆有景”写出时间变迁中的不同景致,体现了甘露寺周围环境的多样性。颔联则将甘露寺的地理特点描绘得生动形象,千寻之险与四面之青互相衬托,既表现了寺庙的地理位置独特,也显示出大自然的壮丽美景。颈联通过“昼灯笼鴈塔,夜磬彻渔汀”展示出甘露寺的生活场景,白天的热闹与夜晚的宁静形成对比,更显得甘露寺充满生机与活力。尾联则以“最爱僧房好,波光满户庭”收尾,通过波光的意象突显甘露寺的美好所在,表现出诗人对甘露寺的热爱与赞美。整首诗节奏明快,形象生动,给人以丰富的视觉和情感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甘露寺位于浙江金华,始建于公元957年。这一时期的浙江金华,经济文化繁盛,佛教在当地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孙鲂在年轻时游学四方,后回到家乡金华为甘露寺题诗。此时,他刚刚经历了科场失意的苦痛,百感交集。 从甘露寺的风光中,孙鲂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变幻莫测。他在题诗时,既抒发了个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又寄寓了对家乡山水文化的热爱。同时,由于甘露寺所处的时代正是江南地区佛教发展的高峰期,因此他的诗歌也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宗教信仰的热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