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昌乐驿
城东浈水碧渊洄,杨仆楼船向此来。
我亦编蓬今下濑,拟寻韶石上崔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东有一条碧绿的浈水,回环曲折如深渊;汉代将军杨仆曾乘楼船来到这里。我也想在此处编结茅篷暂居,探寻那雄伟壮观的韶石山。
去完善
释义
《南雄昌乐驿》是一首描绘广东南雄驿站的诗。下面是词句注释:
1. 城东浈水:指广东南雄城东侧的浈江,是古代的交通要道。浈水是浈江的古称。
2. 杨仆楼船:这里是指汉朝将军杨仆指挥楼船作战的故事。楼船是一种带楼的战船,主要用于水上战斗。
3. 向此来:意为杨仆曾经带领军队沿着浈水南下。
4. 我亦编蓬:诗人以自己驾船沿浈水而下比喻追随杨仆的脚步。编蓬,用竹子等编成的船篷。
5. 今下濑:指在浈水的下游地区航行。下濑,江河下游的意思。
6. 拟寻韶石:意指诗人准备寻找韶石山。韶石是广东省南雄市境内的著名景点,因舜帝演奏韶乐而得名。
去完善
赏析
蒋之奇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的开篇以“城东浈水碧渊洄”勾勒出南雄昌乐驿周边的优美风光,通过清澈的河水和河岸的深绿色渲染出宁静的氛围。随后,诗人引用了“杨仆楼船向此来”的历史典故,将读者带入遥远的古代。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将自己融入场景,表达出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仰。他“编蓬今下濑”的形象化描述,使人们仿佛看到了诗人乘舟而下、破浪前行的画面。最后,诗人以“拟寻韶石上崔嵬”表达了追求真理、攀登高峰的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蒋之奇任广东转运使,他沿途经过南雄昌乐驿时,创作了这首《南雄昌乐驿》。当时,北宋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蒋之奇作为官员,深感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之前,蒋之奇曾在京城担任过监察御史,后因直言敢谏触怒皇帝被贬岭南。这次调任广东转运使,虽然职务有所升迁,但他仍然心怀忧国忧民之情。在此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沿途百姓的生活困境,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