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
色异味同失主张,厌寒附暖逐群芳。
当知不改冰霜操,戏学陶家艳冶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颜色与味道各不相同失去主张,厌恶寒冷靠近温暖追求众花。
应当知道不改变冰雪高洁的品质,学习陶家艳丽妖冶的装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红梅:指红梅花,又称腊梅,是梅花的一种。
2. 陈景沂:南宋诗人,字伯益,号三峰居士,浙江嘉兴人。
3. 味同:味道相同。
4. 失主张:失去自己的主张或立场。
5. 厌寒附暖:指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仍然盛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6. 逐群芳:追随其他花卉一起开放。
7. 当知:应当知道。
8. 不改:不改变。
9. 冰霜操:形容梅花的品质高洁,不畏严寒。
10. 戏学:游戏般地学习。
11. 陶家: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
12. 艳冶粧:艳丽的妆容。
去完善
赏析
《红梅》这首诗通过对红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陈景沂的独特见解。诗中首句“色异味同失主张”,表达了红梅在外表上与其他花卉相似,但在香气上却有所不同的特点。这暗示了诗人认为红梅虽外表艳丽,但其内在品质更为可贵。紧接着的“厌寒附暖逐群芳”,表现了红梅在寒冷的冬季仍能生长的坚韧性格,以及它愿意与其它花卉共同装点大地的谦逊精神。接下来的“当知不改冰霜操”,则是对红梅品质的赞美,强调它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质。最后一句“戏学陶家艳冶粧”,以陶渊明家的桃花为喻,形象地描绘出红梅娇艳欲滴的姿态,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红梅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传达了诗人对正直、坚韧和高洁品格的追求和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梅》是南宋诗人陈景沂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红梅的优美形态和坚韧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在创作这首诗时,陈景沂正身处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氛围相对稳定,文人墨客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高潮。
陈景沂,字师圣,号碧潭居士,浙江温州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中。他精通经史,尤其擅长诗词歌赋,其作品在当时颇受欢迎。
在《红梅》的创作时期,即南宋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此时,文人墨客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高潮。梅花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誉。陈景沂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坚贞品格和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