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警

标题包含
自警
性地栽培恐易芜,是非理欲谨于初。 孔颜乐地非难造,好读诚明静定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精心种植却担心容易荒芜,在最初的阶段就要谨慎对待理性和欲望的抉择。孔子和颜回的快乐之地并非难以创造,只要好好阅读那些充满真诚智慧、让人心静神定的书籍。
去完善
释义
1. 性地:指人的品性、气质。 2. 栽培:在这里指的是修养、锻炼。 3. 芜:荒废、杂乱。 4. 非难:不是很难。 5. 孔颜乐地:孔子和颜渊所崇尚的快乐境地,即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罗从彦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的深刻理解。“性地栽培恐易芜”表明了人性如同田地需要辛勤耕耘,防止杂草滋生,比喻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个人品行。“是非理欲谨于初”则强调在道德抉择上,一开始就要严格遵循正义与理智的原则,避免被欲望所驱使。 “孔颜乐地非难造”引用孔子和颜回作为榜样,他们身处贫困却保持乐观,这说明乐土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最后一句“好读诚明静定书”鼓励人们阅读关于真诚、智慧和宁静的书,以提升自己的内心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警》是南宋诗人罗从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年间,社会动荡不安,外忧内患频发。 罗从彦一生热爱文学,他曾师从朱熹学习儒家经典,深得理学精髓。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屡试不第,仅担任过地方小官。在人生的这个特殊时期,罗从彦感受到现实社会的诸多矛盾和无奈,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这一时期,宋朝社会政治腐败、军事薄弱,面对北方金国的侵略,朝廷不得不采取求和政策,使得国家领土和人民饱受苦难。此外,当时文人墨客纷纷抒发爱国情怀,谴责时政弊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蓬勃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