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一钵庵
可怜萱草信无忧,谁谓幽兰解结愁。
欲得寸田断荆棘,只消长伴赤松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可怜:表示同情或关怀的语气词。
2. 萱草:一种植物,也被称为忘忧草,古人认为这种草可以使人忘却忧愁。
3. 信无:确实没有。信,确实;无,没有。
4. 谁谓:谁说。
5. 幽兰:指兰花,这里用来比喻君子。
6. 解结:解开纠缠。
7. 寸田:即心田,心房。
8. 断荆棘:清除杂念的意思。
9. 只消:只需要。
10. 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神仙,这里代指道家修炼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罗从彦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首句“可怜萱草信无忧”,以萱草比喻生活中无忧无虑的人,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被表面的假象所蒙蔽,而忽视了生活的本质和内在的真谛。接下句“谁谓幽兰解结愁”,则通过描绘幽兰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忧愁和痛苦的理解。诗人认为,生活中的忧愁和痛苦是无法回避的,只有勇敢地面对它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的两句“欲得寸田断荆棘,只消长伴赤松游”,则进一步阐发了诗人的观点。诗人以“寸田”比喻人生的道路,以“荆棘”象征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他告诉我们,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源于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信仰。诗人最后用“赤松游”作为这种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萱草、幽兰、荆棘等形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追求。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而且富有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一钵庵》是宋代著名学者、诗人罗从彦的一首描绘山林隐逸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60年左右。罗从彦生活在宋朝南渡之后,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避世隐居,追求心灵的安宁。
在诗人的这一阶段,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厌倦了官场的生活,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和妹妹相继离世,这让他深感生命的无常,更加坚定了归隐的决心。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表达出世思想的诗歌。
同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许多知识分子对于现实政治感到失望,纷纷转向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社会氛围为罗从彦的隐逸思想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在这首诗中,他以“一钵”作为自己的代称,表达了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隐逸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