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枫叶飘林竹隔墙,偏于冷淡逞浓粧。
天教不趁繁华月,要是秋来独耐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芙蓉:即木芙蓉,一种常绿乔木,别名山芙蓉。
2. 吕声之:可能是作者的字号或化名,但无法确定具体人物,也可能指代某位历史人物。
3. 枫叶飘林:此处“枫叶”指的是枫叶树,属于木芙蓉的一种变种。
4. 竹隔墙: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常被用来做篱笆或者隔断,这里指用竹子做的隔断。
5. 偏于冷淡:指芙蓉花在这首诗中的形象并非热情如火,而是相对冷淡。
6. 逞浓粧:形容芙蓉花的颜色艳丽。
7. 天教:“天”表示自然,“教”是动词,意为让,表示大自然赋予的特点。
8. 不趁繁华月:不选择热闹的月份盛开。
9. 要是:表示假设。
10. 独耐霜:独自承受风霜,体现了芙蓉花在严寒中的坚韧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芙蓉”为主题,描绘了秋天独特的美景。首句“枫叶飘林竹隔墙”展现了秋天肃杀的氛围,枫叶和竹子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第二句“偏于冷淡逞浓粧”则表达了芙蓉花虽然在冷落的环境中依然展现出了浓郁的色彩,这种坚韧的精神令人敬佩。第三句“天教不趁繁华月”进一步强调了芙蓉花的独立个性,她不追求繁华,而是选择在秋季独自绽放。最后一句“要是秋来独耐霜”则以霜为背景,凸显出芙蓉花在寒冷环境中的傲然挺立。全诗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传递了一种坚韧、独立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芙蓉》吕声之是清代诗人吕声之于乾隆年间创作的一首诗。吕声之生卒年不详,生活在清朝的鼎盛时期。
在乾隆年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吕声之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在这首《芙蓉》中,吕声之以芙蓉花作为主题,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清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