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二十七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偈二十七首 其二
掩室摩竭,杜口毗耶。 面壁九年,黄梅夜渡。 点简将来,翻成计较。 殊不知日不待火而热,月不待风而凉。 云龙,风从虎。 作无作,为无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紧闭禅房修练,停止言语讲解佛经。 在墙上静坐九年,体验黄粱美梦般的生活。 仔细考虑未来,却仍然充满了算计和计较。 但要知道,太阳不需要借火也会发热,月亮不需要等待风也会变凉。 龙遇到云便显化,虎生风威更显猛。 不去造作就是真实的造作,不进行人为干预才是自然的行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掩室摩竭:指禅宗六祖慧能隐居时在摩竭提寺讲经说法。掩室,闭门谢客。摩竭,摩竭提,印度地名。 2. 杜口毗耶:指禅宗六祖慧能在毗耶离寺回答僧众的提问。杜口,闭口不言。毗耶,即毗耶离寺,古印度佛教寺庙名。 3. 黄梅夜渡:指禅宗五祖弘忍在黄梅东禅寺教授弟子惠能的故事。黄梅,指黄梅东禅寺,位于今湖北黄梅县。 4. 点简将来:指挑选佛经中的经典内容来学习。点简,翻阅挑选。将来,即将要学习的内容。 5. 翻成计较:指过分关注细节和学习进度。计较,比较衡量。 6. 日不待火而热:比喻自然规律,太阳本身就会发光发热,不需要借助火焰。 7. 月不待风而凉:比喻自然规律,月亮本身就能反射太阳光,产生凉爽的感觉,不需要借助风的力量。 8. 云龙,风从虎:出自《周易·乾卦》,比喻事物发展应顺势而为,不可强求。云从龙,意为有龙就有云相伴;风从虎,意为有虎就有风相随。 9. 作无作,为无为:指道家哲学中的一种境界,即顺应自然,不做无谓的努力,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和觉悟的诗词。诗中提到了一些禅宗典故,如掩室摩竭、杜口毗耶、面壁九年等,都是用来象征禅宗修行者追求顿悟、超越世俗观念的精神境界。同时,作者还借用日月自然现象来说明,真正的智慧不需要借助外力或方式就可以实现。最后两句“云龙,风从虎”出自《易经》,意为风云相随,表达出禅机与道家哲学的交融。整首诗寓意着修行者应摒弃计较和造作,回归自然的无为状态,方能达到内心的真正解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二十七首 其二》这首古诗是南宋时期禅宗僧人释绍隆所创作。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段,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使人们普遍产生了对人生的困惑和对未来的忧虑。在这种背景下,禅宗思想强调自我觉悟、追求内心平静的方式受到人们的欢迎。禅宗僧人释绍隆在此时写下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心态和人们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释绍隆本人在这一时期的经历也颇富传奇色彩。他曾是陆游的弟子,后来舍弃了仕途,出家为僧,成为了一名禅宗高僧。在他人生的这一阶段,他经历了从世俗到出世的转变,这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总的来说,《偈二十七首 其二》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流转。在这个时期,诗人释绍隆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