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颂古

标题包含
颂古
迅雷吼破澄潭月,当下曾经三月聋。 去却膏盲必死疾,丛林从此有家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迅猛如雷的吼声打破了清澈的水潭中的明月,在这瞬间之前的三个月里一切都被寂静所笼罩。祛除了膏肓间的顽疾必将死去,从此丛林之中有了家的风范。
去完善
释义
《颂古》:该诗是一首禅宗诗歌,作者是宋代僧人释绍隆。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禅宗的精神,强调在面临困境时,要勇敢地面对问题,并从中领悟真理。 1. 迅雷吼破澄潭月:描述了闪电击破水面,破坏了原本宁静的湖面。在这里,迅雷代表了困难或问题,而澄潭月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2. 当下曾经三月聋:这句话暗示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而不是被困扰所蒙蔽。 3. 去却膏盲必死疾:这里提到了疾病的治疗,表示只有去除病灶才能治愈疾病。这句话象征了在面对问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解决根本原因。 4. 丛林从此有家风:最后一句意味着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整个社会或团体都会受到鼓舞和启示,从而形成良好的风气。
去完善
赏析
《颂古》是宋时释绍隆禅师的一首描绘禅宗顿悟的诗歌。首句“迅雷吼破澄潭月”以迅雷吼声比喻禅机棒喝,令弟子如梦初醒,如吼破水面的月亮,露出澄明的心境;次句“当下曾经三月聋”则描述了此等醒悟时的震撼力,恍若让人听不见世间声响达三月之久。三、四两句“去却膏肓必死疾,丛林从此有家风”表达的是除去顽疾,修行者可得正果,并从此规范丛林(佛教)修行风气。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远,既赞美了禅宗顿悟的魅力,又寓示修行者需去除种种迷障,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是宋代高僧释绍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宋朝中期,也就是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之间。 释绍隆这个时期的生平事迹尚无确切记载,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深谙佛理、立志修行。这一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十分兴盛,尤其是禅宗,以顿悟法门自成一派,影响了许多人。释绍隆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宋辽金夏并立时期,尽管战乱频繁,但学术文化却空前繁荣,尤其表现在宗教哲学方面。 “道本无形,因言显”,《颂古》充分体现了释绍隆的佛教信仰。在诗歌中,他以空灵的笔法描绘了禅宗的哲理和心性修养。我们虽无法准确得知作者的个人经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欣赏。释绍隆以其深刻的洞见和高尚的情怀,穿越时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