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怀呈所知

标题包含
感怀呈所知
十年流落赋归鸿,谁傍昏衢驾烛龙。 竹屋乱烟思梓泽,酒家疎雨梦临邛。 千年别恨调琴懒,一片年光览镜慵。 早晚休歌白石烂,放教归去卧群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谭用之,字子才,号文雅,江西南昌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四大才子”之一。 谭用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便以才华横溢而闻名乡里,后来进入太学深造,学识更加渊博。在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十年的漂泊流浪,终于像鸿雁一样回到了故乡,谁会在黄昏时分驾驭着烛龙前行呢? 青翠的竹林与缭绕的烟雾让人思念起故乡的土地和水泽,在酒家的稀疏细雨中我梦想着前往临邛。 千年的离别之愁使我弹奏起古琴来也有些慵懒,面对着一片美好的时光,照镜子时也感到有些懒散。 趁天气还没有完全炎热的时候,停止唱那首白石烂的歌曲吧,让我回到群山之中去过那种悠然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赋归鸿:比喻远离官场的隐居生活。 2. 昏衢:昏暗的道路,这里指市井。 3.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神祇,可以照亮黑暗。这里用来比喻在昏暗的市井中驾车前行的景象。 4. 竹屋乱烟思梓泽:形容在杂乱的烟雾中想念故乡的美好景色。 5. 疏雨:稀疏的雨点。 6. 临邛: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是著名酒乡。 7. 调琴懒:形容因为离别愁绪而无法弹琴。 8. 览镜慵:形容因年华逝去而懒得照镜。 9. 白石烂:歌词名,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10. 放教:放任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谭用之表达自我内心情感的诗篇。诗中的“十年流落赋归鸿”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境遇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谁傍昏衢驾烛龙”则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接下来,诗人以“竹屋乱烟思梓泽,酒家疎雨梦临邛”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紧接着,“千年别恨调琴懒,一片年光览镜慵”描述了诗人面对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感到无奈和悲哀。最后,诗人以“早晚休歌白石烂,放教归去卧群峰”表达了渴望摆脱世俗纷争,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怀呈所知》是晚唐诗人谭用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即唐朝末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严重,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等问题层出不穷。 在这段时间里,谭用之的生活经历也比较曲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时局动荡而辞职归隐。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矛盾的深刻洞察。 在晚唐时期,文人墨客们普遍关注社会现实,反对宦官专权,要求政治改革。谭用之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在这首诗中,他用“风吹芭蕉残叶下,月照梧桐清影疏”这样的诗句,描绘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百姓的疾苦,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