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东坡回文韵
春晚落花余碧草,日长舞蝶妬红蔫。
新荷卷翠簪池面,弱柳垂丝织暝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除夕夜过后,落英缤纷,留下了青青的草地;白日漫长,翩翩起舞的蝴蝶使红色的枯萎花朵嫉妒。池塘里新绿的荷叶如同卷起的翡翠簪子,纤细的柳树低垂着丝丝枝条,交织在昏暗的烟雾中。
去完善
释义
《用东坡回文韵》李洪注释:
1. 春: 春季。
2. 晚: 时间稍晚的时候。
3. 落: 凋谢。
4. 花: 花朵。
5. 余: 留下。
6. 碧草: 绿色的草地。
7. 日: 白天。
8. 长: 时间长。
9. 舞蝶: 飞舞的蝴蝶。
10. 妬: 同“妒”,嫉妒。
11. 红蔫: 指花朵凋谢后的红色花瓣。
12. 新荷: 新的荷叶。
13. 卷: 翻卷。
14. 翠: 绿色。
15. 簪: 插入头发的饰品,这里形容荷叶立于水面如簪子一般。
16. 池面: 池塘的水面。
17. 弱柳: 柔弱的柳树。
18. 垂丝: 下垂的柳条。
19. 织: 编织。
20. 暝烟: 傍晚的烟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画面。首句“春晚落花余碧草”,通过描述春末时节落花的情景,展现出一派清新脱俗的景致。随后,诗人又以“日长舞蝶妬红蔫”来强调春天的阳光和美丽的花卉,以及翩翩起舞的蝴蝶,使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景物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新荷卷翠簪池面,弱柳垂丝织暝烟。”通过描写池塘中新生荷叶的翠绿,以及柔弱的柳树枝条在黄昏时分低垂的情景,诗人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心境与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用东坡回文韵》是南宋诗人李洪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李洪经历了人生的转折。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文人,但因才华横溢,受到南宋朝廷的重视,被任命为官员。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因为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党争激烈,使得他在官场上屡屡受挫。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从而转向文学创作,以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金兵南下,领土丧失,人民生活困苦。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国家治理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李洪深感忧虑,他希望以自己的诗歌创作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用东坡回文韵》正是李洪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他以苏东坡的回文韵为基础,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慨。在诗中,他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的忧虑。这种情感深深地植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土壤中,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