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赠远
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美人挟瑟对芳树,
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记得去年的春天来了,院子里的桃花和李花映衬着窗户。美丽的女子拿着琴对着满树的繁花,如果要问她离别的愁绪有多深,大概只有院子里的花儿才知道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忆得:回忆起。
2. 春风:春天的风。
3. 中庭:庭院之中。
4. 桃李:桃树和李树。
5. 琐窗:装饰精美的窗户。
6. 美人:指女子,这里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离别之人。
7. 挟瑟:拿着瑟弹奏。瑟是一种古代弹拨乐器。
8. 对芳树:面对芳香的花朵。
9. 借问:请问。
10. 离居:离开居住地,这里指分离。
11. 深:程度高。
12. 浅:程度低。
13. 独有:只有。
去完善
赏析
《和赠远》是唐代诗人独孤及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春风、桃李、美人、瑟、芳树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象。然而,诗中的离居之恨又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哀愁。
首联“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诗人回忆去年的春天,庭院中的桃李花开,与窗户相映成趣。这里以桃李花开代表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时间。
颔联“美人挟瑟对芳树”,描述了一位美丽女子在芳草地上弹奏瑟曲的情景。这里的“美人”既是实指,也是虚指,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妻子,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想象中的人物。
颈联“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诗人向庭花询问离别的痛苦到底有多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哀愁,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孤独之情。这里的“庭花”既是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心境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哀愁。这种哀愁既有对妻子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人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赠远》是唐朝诗人独孤及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天宝年间,独孤及身处繁华的京城长安,然而他却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他的朋友离开他远去,使他感到生活的无常和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之苦。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当时唐朝社会繁荣昌盛,但朝政逐渐腐化,皇帝沉迷声色犬马,贵族官僚奢侈浪费,民间疾苦却无人关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独孤及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显得尤为珍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