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辞 白头翁
白头翁,白头翁,咀嚼浅紫掐深红。
树枝翻翻趒山狖,树叶驳驳雕山虫。
不斜飞,不倒挂,一丝掷上一丝下。
呜呼此友兮久相同,半衔萝月半杉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先生,老先生,慢慢品味着紫红的果实。
树上的枝条在翻动,如同山间的猴子在跳跃;树叶斑驳,如雕刻在山石上的昆虫。
它们并不斜飞,也不倒挂,只在空中一荡一晃地滑翔。
唉,这位朋友已和我共度长久的时光。它有时口衔藤蔓上的月光,有时又迎接着山林间的清风。
去完善
释义
1. "白头翁":这里指的是鸟名,学名为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也叫白头翁、白头壳仔等,是中国南部地区常见的一种鸟类。
2. "咀嚼浅紫掐深红":这句话描述的是白头翁觅食的过程,它们在花朵中采蜜,花瓣的颜色有浅紫色和深红色。
3. "树枝翻翻趒山狖,树叶驳驳雕山虫":这句是形容白头翁在树枝间跳跃觅食,以及树叶上雕刻的昆虫形象。
4. "不斜飞,不倒挂":这两句是说白头翁飞行时既不倾斜也不倒悬,表示其飞行技巧娴熟。
5. "一丝掷上一丝下":这是描述白头翁飞行时的姿态,上下翻飞,有条不紊。
6. "半衔萝月半杉风":这句是形容白头翁栖息的环境,有时停落在藤萝丛中,有时又停留在杉树林间,沐浴月光和清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山友辞·白头翁》是一首描绘白头翁形象的诗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语言,赋予了白头翁以独特的生命和情感。
“白头翁,白头翁,咀嚼浅紫掐深红”,这两句首先描绘了白头翁的外貌特征,用“浅紫”、“深红”来形容其羽毛的颜色,展现出一种鲜艳而高贵的美感。“咀嚼”一词则表现了白头翁的动态,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活泼。
接下来的两句“树枝翻翻跳山狖,树叶驳驳雕山虫”,则是通过对比白头翁与山狖、山虫的关系,突显出白头翁在山林中的地位以及其生活的环境。这里的“翻翻”和“驳驳”既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中树木的形状,又寓意着白头翁在山间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不斜飞,不倒挂,一丝掷上一丝下”,进一步刻画了白头翁的生活习性,展示了其优雅的飞行姿态。这里“一丝掷上一丝下”不仅展现了白头翁飞行时的优美线条,更暗示了其在空中的从容不迫。
最后两句“呜呼此友兮久相同,半衔萝月半杉风”,则是诗人对白头翁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慨。他将自己与白头翁相提并论,视其为朋友,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共同热爱之情。同时,“半衔萝月半杉风”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景物中的投入和融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白头翁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诗人巧妙地运用一系列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使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