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墨雁图分得宿雁
漠漠秋汀起晚烟,半欹寒影立风前。
月明应有芦花梦,飞遍江湖万里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广袤无边的秋日池塘边,升起了一股袅袅炊烟,秋天的影子在风中若隐若现。月光照耀下,芦花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的梦想穿越了江河湖海,覆盖了万里的天空。
去完善
释义
1. 漠漠:广袤无边的样子。这里形容秋天水边一片茫茫的景象。
2. 秋汀:秋天的水边。汀,水边平地。
3. 晚烟:傍晚时的雾气。
4. 寒影:指画中墨雁的倒影。这里表现雁在寒冷环境中的形象。
5. 欹:倾斜。这里是说雁在水中站立的姿态。
6. 月明:月光明亮的时候。
7. 芦花梦:指雁在梦中飞过长满芦花的江河湖海。
8. 江湖:江河与湖泊。这里代指广大的水域。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赋墨雁图分得宿雁》中,诗人赵希㯝通过对漠漠秋汀、晚烟、寒风以及月明等元素的描绘,塑造了一个苍茫而辽阔的意境。首句“漠漠秋汀起晚烟”点明了季节和时间,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诗人在第二句中以“半欹寒影立风前”勾勒出一幅孤雁在风中挣扎的画面,突显了宿雁孤单和冷傲的形象。接下来的两句“月明应有芦花梦,飞遍江湖万里天”则通过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宿雁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由翱翔的美好憧憬。这首诗借物抒怀,情感真挚,堪称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希㯛(约1175-约1230),字孟程,号秋晓,浙江省义乌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赵希㯛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慨,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赋墨雁图分得宿雁》是赵希㯛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具体时间未详。在这段时间里,赵希㯛的生活并不平静,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这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大多关注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赵希㯛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中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