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山店
蓐食小人家,寒灯碎落花。
鸡鸣窗半晓,路暗月西斜。
世故欺怀抱,风霜迫岁华。
剧怜诗思苦,凄恻向长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小户人家准备早餐,寒夜里灯火映照飘落的繁花。
清晨鸡鸣声破窗而出,天边露出微光,月色在道路昏暗处渐渐西沉。
世间纷扰令人心累,岁月匆匆催人老。
可怜我此时诗兴浓重却痛苦难言,满心凄苦之情,只能独自倾诉于遥远的长沙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蓐食:即指早起吃饭。蓐,是指垫子、褥子一类的物品,这里可以理解为起床。
2. 小人家:指的是普通的农户或者贫穷的人家。
3. 寒灯:指的是微弱的灯光。
4. 碎落花:形容灯火映照下的花落景象,也可有韶华易逝的感慨。
5. 窗半晓:窗户打开了一半,表示天已亮一半。
6. 月西斜:月亮在西边的天空中倾斜,表示已经快落山了。
7. 世故:这里的世故是人际关系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和人际关系使人心烦。
8. 风霜:在这里不仅有字面意义上的风霜,也有生活中磨难的含义。
9. 迫:逼迫,催促。
10. 剧怜:表示深深同情或怜悯。
11. 凄恻:非常悲伤的样子。
12. 长沙:古地区名,泛指湖南一带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去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晓发山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离开山中客店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首联“蓐食小人家,寒灯碎落花”描绘了山中小店的景象。蓐食指准备早餐,这里表现了山村生活的简朴。寒灯映照下的落花则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山中世界。
颔联“鸡鸣窗半晓,路暗月西斜”描写了拂晓时分山间的景象。鸡鸣和月西斜分别象征着天明和夜晚的交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同时,路暗与月西斜的对比也展现了环境的清幽。
颈联“世故欺怀抱,风霜迫岁华”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的看法和对岁月的感慨。诗人认为世事欺骗了自己的内心,风霜则催促着时光的流逝。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岁月的无奈。
尾联“剧怜诗思苦,凄恻向长沙”抒发了诗人对创作艰辛的同情和对长沙(指湘江)的哀伤。诗人用“剧怜”和“凄恻”两个词表现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这里的长沙可能是诗人故乡的象征,也可能是对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戍楼望断是长沙”的化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发山店》是明代诗人释显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时期,大约在15世纪至17世纪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从明初的繁荣到明末的动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释显万作为一位禅宗高僧,在诗中表达了他在旅程中的所思所感。他在早年间曾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特殊时期,明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宦官权力斗争激烈,再加上倭寇侵扰沿海地区和北方蒙古部落的威胁,使得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显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