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窗外晴山竹半遮,竹根流水细鸣沙。
小园寂寞春无赖,蝴蝶飞来遶菜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的晴天山脉被竹林半遮挡,竹子根部的流水在沙地上发出轻轻的声响。
在这个孤独的小花园里,春天没有太多的生气,只有蝴蝶飞来绕着油菜花飞舞。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释显万。下面是对这首诗歌中的一些难懂的词汇和意象的注解:
1. 晴山:晴朗的天空下起伏的山峦。
2. 竹半遮:竹子遮挡住了一半的视野。
3. 竹根:竹子的根部,这里可能指竹林。
4. 流水细鸣沙:细细的水流穿过沙子发出响声。
5. 无赖:这里是闲散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悠闲。
6. 遶菜花:围绕着菜花飞舞。
去完善
赏析
《春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窗外晴山、竹根流水、小园寂靜和蝴蝶绕菜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首先,诗人以“晴山竹半遮”开篇,通过窗外的景色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这里的“晴山”是指阳光下的远山,而“竹半遮”则表达了竹林遮挡了部分视线,使得远方的景物若隐若现,这种朦胧美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竹根流水细鸣沙”的景象。水流从竹子根部流过,带走了沙子,发出细微的声音。这里“细鸣沙”的表现手法巧妙地传达了春天的声音,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水流与沙石摩擦发出的轻响。
然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小园中的春景。“小园寂寞春无赖”一句传达了春天虽然美好,但小园中无人欣赏,显得有些落寞。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感受。
最后,诗人以“蝴蝶飞来遶菜花”收尾,通过蝴蝶飞舞环绕菜花的情景,表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这一景象不仅呼应了诗歌的开篇,还为整首诗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总之,《春日》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在诗人眼中,春天既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又充满了孤独与寂静,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引人入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是明代诗人释显万的代表作品,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在这个时期,明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释显万作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经历和心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曾在嘉靖年间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众多文人墨客,这使他能够广泛接触社会现实,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在这段时间里,他还曾一度担任过朝廷的官职,但由于对官场的不满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最终选择放弃功名,出家为僧。这种人生经历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中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这是由于释显万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种种坎坷和挫折。明朝嘉靖年间,虽然社会表面上繁荣安定,但实际上却隐藏着种种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