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三首 其一
月上女曾与么去,我今亦依如是住。
明明今古不曾藏,一点灵光常独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上的女神曾那样离去,今天我也要按照同样的方式生活。
光明磊落的古今未曾隐藏,一股智慧之光始终独自闪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月上女:指月中仙子,此处可能引申为理想的女性形象或寄托美好愿望的人。
2. 曾与么去:曾经怎样离去。
3. 我:诗人自指。
4. 今亦依如是住:如今也像这样生活。
5. 明明今古:明明白白从古至今。
6. 不曾藏:没有隐藏。
7. 一点灵光:指人的灵性或智慧之光。
8. 常独露:总是独自显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颂古三十三首 其一》以月色、心灵与时空的关联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和对佛法的理解。诗中“月上女曾与么去”的“月上女”指的是嫦娥或月神,这里代指月亮,“曾与么去”则意味着月亮的起落;而“我今亦依如是住”则是表达诗人自己在理解佛法的基础上安身立命的心境。接下来的“明明今古不曾藏”是说明古今一切事物本质都是光明的,并不隐藏任何东西;最后的“一点灵光常独露”则是表达诗人自己内心所具有的智慧和领悟能够照亮内心世界,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在黑暗的夜空闪耀。整首诗在诗人清澈的眼光下,月色的优美和心灵的宁静相互交织,展现出一种空灵而又璀璨的美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三十三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释师观所创作的古诗作品。这首诗诞生于公元1247年,即南宋时期。这一时期,宋朝的疆土已经被金国和蒙古瓜分,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在年轻时出家为僧,开始了一段与尘世隔绝的生活。他积极参与佛教的交流活动,结识了许多高僧大德,对禅宗佛学有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修行的过程中,诗人对人生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和人生经历下,诗人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哲理的诗篇,如《颂古三十三首 其一》等。这些诗篇通过寓言、隐喻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禅宗佛学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