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去
关河月未晓,行子心已急。佳人无一言,独背残灯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流和月亮还没有被晨光唤醒,赶路的人心中已经充满焦急。美丽的女子没有说一句话,独自背着将熄的灯光哭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君去:送别友人离去。
2. 左偃:这里指的是左丘明,左丘明的故乡在今山东临淄一带。
3. 关河:山河关隘,这里指送别之地。
4. 月未晓:月亮还没有出来,意指天还没亮。
5. 行子:行人,这里指要离去的友人。
6. 心已急:心里已经很着急了。
7. 佳人:美好的女子,这里指友人的妻子。
8. 无一言:没有说话。
9. 独背残灯泣:独自对着熄灭的灯火哭泣。
去完善
赏析
《送君去》是唐代诗人左偃的一首送别诗。首句“关河月未晓”描绘了黎明前的景象,月光洒在关河上,显得宁静而凄清。第二句“行子心已急”表达了行者的心情,他急切地想要踏上征程。接下来的两句“佳人无一言,独背残灯泣”则描绘了佳人在别离时的沉默与悲痛。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独自倚着残灯,默默地哭泣。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展现了离别时复杂的心情,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君去》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左偃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755年前后,正值安史之乱爆发之际。当时朝廷腐败、民生疾苦,社会动荡不安。而左偃也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从一名翰林学士被贬为地方官员,远离了繁华的京城。
在这段时间里,左偃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和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他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来揭示社会的弊端,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切之情。
在《送君去》一诗中,左偃以送别友人为主线,通过对友人的嘱托和祝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众的关爱。他在诗中写道:“古道边芳草萋萋,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但愿此行一路平安,待到战事平息,再与故人重逢。”这句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更体现了他对和平的期盼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