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鉴上人

标题包含
寄鉴上人
一从携手阻戈鋋,屈指如今已十年。 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从我们一同抵抗敌人至今已有十年时光。回想起在那个雨夜共同度过的时刻,我们在竹林中的小屋里聆听雨滴声,忘记了一切疲惫和忧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一从:自从。 2. 携手:握手。 3. 阻戈鋋:停止战斗。戈鋋,古代兵器。 4. 屈指:弯曲手指计数。 5. 二林:佛教禅宗经典中的地名,比喻两个地方相似或相近。这里可理解为诗人与鉴上人分别的地方。 6. 竹斋:竹子做的房子。 7. 听雨:倾听雨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争时期与友人鉴上人的一段深情厚谊。首句“一从携手阻戈鋋”表明了他们在兵戈扰攘的岁月里共度时光,一起度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接下来的两句“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则回忆了他们曾在竹林深处共度的一个宁静的夜晚,共同聆听雨水滴答的声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鉴上人》是唐代诗人左偃的一首五言律诗,关于其创作时间、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等方面,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综合分析: 首先,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文献记载并未明确标注,但从诗人的时代背景及作品风格来看,大致可以推断为唐朝中期,即公元8世纪左右。 在左偃所处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朝政腐败,战乱频繁。然而,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却孕育了一大批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此时,禅宗思想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禅林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左偃也不例外,他在游历山川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僧侣,并与其中的一些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寄鉴上人》正是他写给一位名为“鉴”的僧人朋友的书信。 在这首诗中,左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普遍性,反映了人们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奈以及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