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其一
𨍏轹钻,住山斧,佛祖出头未轻与。纵使醍醐满世间,你无宝器如何取。阿呵呵,神山打罗,道吾作舞。甜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仔细揣摩原文,我将这段古文翻译成优雅的白话文:
想要得到宝贝,需要积累智慧。就像佛出来并不随便一样,即使世上充满了智慧,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又如何能获取这些智慧呢?啊哈哈,让神山响起鼓声,我与道友们一起翩翩起舞。甜蜜的是彻底的甜美,而苦的葫芦则是从根部就开始苦的。
去完善
释义
1. "𨍏轹": 意为车轮压过。这里可能借指沉重之物或强大的压力。
2. "钻": 挖凿之意。此处暗指在内心世界中挖掘真理。
3. "住山斧": 在禅宗中,"住山"是指在一处安静的地方修行,而"斧"则有开山辟路之意。在这里,可能象征开导人心的智慧之力。
4. "佛祖出头": 比喻禅悟的最高境界。佛祖在佛教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出头"则表示超越了尘世的一切束缚。
5. "醍醐": 这里是佛教用语,指能使人顿悟的至高无上之教法。
6. "宝器": 佛教中有七宝,包括金、银、琉璃等珍贵物品。这里可能是指可以承载并领悟佛法的智慧之心。
7. "神山打罗": 这里"神山"是对佛陀的尊称,"打罗"则是敲打铃鼓的意思。这整句是在描绘一种宗教仪式的场景。
8. "道吾作舞": "道吾"是唐代僧人,这里的"作舞"是形容他演示的舞蹈。据说他在讲解经文时,经常用舞蹈来形象地表达深奥的哲理。
9. "甜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这句是用甜味和苦味的事物来形容人生的酸甜苦辣,表达出世事无常的意味。"甜甜彻蒂甜"表示甜蜜的事物最终都会变得甜美;"苦瓠连根苦"是说苦的瓠瓜连其根部也是苦的,意味着痛苦是无法避免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二首 其一》以五言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释守珣对禅宗佛教的理解和体悟。诗歌的开篇用“𨍏轹钻,住山斧”形象地描绘了佛祖的智慧如磨砺过、力量如持斧者般威猛无比,显示出即使佛祖出现在世间,也不是轻易便能领悟其教诲的。接着又以“纵使醍醐满世间,你无宝器如何取”提醒人们,虽然佛祖的教法如同醍醐灌顶一般充满智慧,但如果自己没有准备好接受智慧的器皿,也无法真正领受。
中间的四句“阿呵呵,神山打罗,道吾作舞。甜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百态的看法。在笑声中,他看到了神的庇护与关爱,犹如神山在庇佑众生;同时他也看到了世事的无常与悲哀,就像甜美的瓜果内芯却是苦涩的。这里,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他的感悟传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僧释守珣所创作的佛教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北宋和金国的战争,以及南宋的建立,政治局势相对动荡。然而,宗教和文化仍然繁荣发展,尤其是佛教。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守珣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游学四方,参禅问道,最终在浙江省的灵隐寺出家为僧。他在修行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禅宗的智慧,并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体悟。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深受后世禅僧和文人的喜爱。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禅宗的发展和传播。禅宗是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这个时期,禅宗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许多文人和士大夫都热衷于参禅问道。此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禅宗大师,如临济义玄、洞山良价等,他们的思想对释守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