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书

标题包含
读书
问翁几何年,翁年七十余。 尚作蠹书虫,嗟翁一何愚。 旋增通典缺,旋修阜陵书。 毫芒集阅尽,白编还卷舒。 五诗讽被底,柳集诵日晡。 玩物能丧志,圣贤言皦如。 赋受有奇偏,谁能为耘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斯(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请问老先生多少岁了?老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 却依然痴迷于古籍研究,真是让人感叹老先生的执着。 不断地增补通典的缺失部分,又不断修正阜陵的书稿。 竭尽心力阅读大量书籍,使白色书卷得以舒展。 每日五次吟咏诗歌,诵读柳宗元的文集直到傍晚。 沉迷于物欲确实会丧失意志,圣人的教诲如此明亮。 对于诗词的偏爱有其独特之处,又有谁能为此耕耘收获呢?
去完善
释义
1. 高斯得:南宋诗人。 2. 问翁:询问老人。 3. 几何年:多少年。 4. 七十余:七十多岁。 5. 蠹书虫:书籍中的蛀虫,指热衷于读书的人。 6. 嗟:感叹词。 7. 一何愚:多么愚蠢。 8. 旋:立刻。 9. 通典:书名,唐朝杜佑所著的一部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 10. 缺:缺失的部分。 11. 阜陵书:书名,宋朝欧阳修所著的一部关于历史人物传记的书。 12. 毫芒:微小的细节。 13. 集阅:汇集阅读。 14. 白编:古代的史书。 15. 还:仍然。 16. 卷舒:翻卷舒展。 17. 五诗:指《诗经》中的五篇诗歌。 18. 讽:背诵。 19. 被底:床上。 20. 柳集:指《柳河东集》,唐代柳宗元的诗文集。 21. 日晡:傍晚时分。 22. 玩物:沉迷于物质享受。 23. 丧志:失去意志。 24. 圣贤:指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 25. 言:言论。 26. 皦如:明亮如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读书”为主题,描绘了高斯得这位老翁执着于阅读、研究古籍的精神风貌。诗人首先通过询问老翁的年龄和为何七十高龄仍如此努力读书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接下来,他详细描述了老翁的阅读过程,强调其阅读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以及对古籍的修复和研究。此外,诗人还提到老翁在阅读过程中曾屡次涉猎古典诗歌作品,并反复研读苏轼的《柳集》等经典之作。 然而,诗人也提醒我们,过度沉迷于书本可能会导致丧失本来的意志。在这里,圣贤的教诲犹如明亮的镜子,照出人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明白适度的原则。最后,诗人暗示,每个人在学习和研究中都会存在自己的偏好和局限,我们应该尊重这一点,不断探索和修正自己。总的来说,这首诗既赞美了老翁热爱读书的精神,又提醒我们要避免沉溺其中,寓意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书》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高斯得的作品。据史书记载,高斯得(1240年-1298年),字不妄,号篮谷山人,又号乐亭老叟,天台人。他一生仕宦三十余年,做过地方官和京官,历任监察御史、秘书少监等职。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南宋已经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严重,外患不断,民不聊生。高斯得在此时期亲眼目睹了国家社会的黑暗面,深感忧虑。然而,作为一名文人,他能做的只是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希望唤醒更多人的爱国之心,共同挽救国家的命运。 在个人生活方面,高斯得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保持着清贫的作风,常常以卖文为生。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寻求报国之路,但最终未能如愿。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