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遇雨
车中览书罢,举头失青山。
五日无纤云,春晴固应悭。
须臾骤雨过,忽已罗青鬟。
天公自知我,所遇无不安。
奈何苦相戏,晦明翻覆间。
浮云虽暂收,未肯故山还。
终当买不借,践此泥涂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车上阅读完书籍后,抬头已不见青山。连续五天的晴天里没有一丝云彩,春天的阳光果然宝贵。突然之间下起了大雨,很快就出现了青翠的山峦。老天爷仿佛了解我的心情,我所遇到的境遇都让人感到安心。然而却常常被天气捉弄,阴晴不定让人无奈。虽然暂时收起了浮云,却仍未回到那熟悉的故乡。终究我要买一双好鞋,去踏过这泥泞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道中遇雨》注释:
1. 高斯得:南宋诗人,字不妄,号草堂。
2. 车中览书罢:在车内阅读完书籍。
3. 举头失青山:抬头看到远处的青山已经消失。
4. 五日无纤云:五天都没有一丝云彩。
5. 春晴固应悭:春天晴朗的天气应该很稀少。
6. 须臾骤雨过: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
7. 忽已罗青鬟:突然间天空布满了乌云。
8. 天公自知我:天气了解我的心情。
9. 所遇无不安: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感到安心。
10. 奈何苦相戏:为什么还要这样捉弄人。
11. 晦明翻覆间:天气的阴暗和明朗交替出现。
12. 浮云虽暂收:乌云虽然暂时散去。
13. 未肯故山还:但还没有回到原来的样子。
14. 终当买不借:最终还是要经历这种艰难困苦的日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心情的诗作。诗人以五天晴天为引子,表现出游人的欣喜之情。然而随着“须臾骤雨过”,晴朗的天气瞬间变脸,给人带来意外和困扰。诗中的“春晴固应悭”、“天公自知我”等语句都传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幻的无奈和接受心态。接着,诗人借用"浮云"的意象来表达自然的变换无常,并表达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定前行的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中遇雨》是南宋诗人高斯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65年至1274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高斯得作为南宋末年的士人,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岌岌可危,北方金国不断南侵,而南宋内部又有权臣贾似道擅权误国,政治腐朽,民生困苦。在这种背景下,高斯得在赴任途中遭遇大雨,引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感慨。
这首《道中遇雨》正是他在这动荡时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细雨、残阳、山色等自然景象,以及渡口问路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末年士人在艰难时局中的坚守与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