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承天寺寻勤上人

标题包含
承天寺寻勤上人
古寺多陈迹,幽花祇自开。 净无秋后暑,远绝市中埃。 苔色侵碑石,松阴蔽月台。 山人迟未至,欲去重徘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庙遗迹多,静静花开无人知。 清清爽爽无秋后之炎热,远离尘世的喧嚣与尘埃。 青苔爬满古老的石碑,松树遮住了月光台。 山中人还未到来,想要离开却又不忍离去,心中充满徘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承天寺:寺庙名称,位于中国某地,具体地点不详。 2. 勤上人:指一位名叫勤的僧人。 3. 释圆悟:唐朝时期的一位僧人,本诗作者。 4. 陈迹:古代的痕迹或遗迹。 5. 幽花:指生长在幽静地方的鲜花。 6. 祇:同“只”,仅仅的意思。 7. 净无:洁净无染的意思。 8. 秋后暑:秋天的炎热。 9. 市中埃:城市中飞扬的尘土。 10. 苔色:青苔的颜色。 11. 碑石:刻有文字的石碑。 12. 松阴:松树下的阴影处。 13. 月台:赏月的地方,此处借指观景台。 14. 山人:隐士或山中僧人的称呼。 15. 迟未至:迟来未到。 16.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探访承天寺的所见所感。诗人首先通过对古寺的陈迹和幽花的描述,展现了寺庙的古老与寂静。接着,通过净无秋后暑和远绝市中埃,传达了寺庙远离尘嚣、静谧自然的氛围。然后,诗人又以苔色侵碑石和松阴蔽月台,细腻地描绘出寺庙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感觉。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等待山人的过程中,因为留恋美景而不舍离去的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寺庙环境的赞美,也流露出他对山人的期待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承天寺寻勤上人》是宋朝诗人释圆悟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承天寺寻找勤上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修行的向往。 这首诗歌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佛教文化在中国盛行,寺庙成为了文人墨客们交流和修行的重要场所。释圆悟是当时的著名诗人和僧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圆悟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早年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勤上人是他在承天寺相识的一位僧人,两人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承天寺寻勤上人的过程中,诗人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修行的追求。 当时,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发展迅速。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圆悟作为一位有识之士,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又有对生活哲理的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