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友人白云庵三首 其一
不到岁时久,重来人事疎。
扫云僧亦去,谁伴主翁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到一年时间,再回来感觉人与事都变得陌生疏远了。连那个扫云的僧人也不见了,现在还有谁能陪伴着主人居住在这里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宿:在古汉语中表示过夜或留宿的意思。
2. 友人:表示朋友的敬称。
3. 白云庵:诗中提及的地名,此处为僧人居住的地方。
4. 圆悟:诗人之名,此处“释”是对其佛教身份的尊称,意为禅宗弟子。
5. 不到:指不常来或不经常到某处。
6. 岁时:一年中的某个时间,这里可以理解为季节更替。
7. 重:再次,表示第二次或更多次的意思。
8. 人事:指的是人世间的事情或人与人的交往。
9. 疎:疏远,不密切。
10. 扫云:打扫白云庵的卫生。
11. 僧:此处指白云庵的僧人。
12. 亦:表示同样或也的意思。
13. 去:离开,离去。
14. 谁伴:与谁为伴,此处暗示了主人翁孤独无伴的状态。
15. 主翁:此处为主人翁之意,即诗的作者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释圆悟在白云庵所创作的,通过对庵内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不到岁时久”,意味着诗人与友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岁月匆匆,人事已非。次句“重来人事疎”,强调了诗人此次重访白云庵时,周围的人和事都已经变得疏远陌生。这种疏离感更衬托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的怀念。接着两句“扫云僧亦去,谁伴主翁居”,描述了庵内的场景:原先陪伴主人的扫云僧已经离去,只剩下主人孤寂地守在这座庵里。这里的主翁既可理解为诗人的友人,也可指白云庵的主持,表现出一种孤独和苍凉的氛围。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友人白云庵三首 其一》是南宋时期的高僧释圆悟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白云庵借宿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佛教作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释圆悟作为一名高僧,他以慈悲为怀,积极弘扬佛法,救度众生。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释圆悟正值中年,他已经成为了一名颇有成就的高僧。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在山水之间畅游,共同探讨佛法真谛。这首《宿友人白云庵三首 其一》就是他在一次游历中,借宿于友人白云庵时的有感而发之作。
总的来说,《宿友人白云庵三首 其一》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宗教文化,展现了诗人释圆悟的人生态度和艺术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