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中夜归

标题包含
山中夜归
一鹤候柴关,林空境自闲。 竹房秋后冻,病叟夜深还。 树密疑无路,月明犹在山。 幽居便所适,已是十年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鹤等候在柴门边,树林空旷环境自然闲适。 秋天的竹屋寒冷逼人,生病的老人深夜还要回来。 树木繁茂让人怀疑没有路,明亮的月光似乎还在山间。 在这幽静的居所中感到舒适,已经是十年的闲暇时光了。
去完善
释义
1. 鹤:指鹤鸟,传说鹤能传信,此处意指有人等候。 2. 候:等待。 3. 柴关:用树枝做成的门,比喻简陋的居所。 4. 林空:林木稀疏,显得空旷。 5. 境自闲:环境显得悠闲宁静。 6. 竹房:以竹子搭建的房屋。 7. 秋后冻:秋天过后天气转冷。 8. 病叟:生病的老人,作者自称。 9. 夜深还:深夜才回家。 10. 树密:树林密集。 11. 疑无路:看起来似乎没有路。 12. 月明:月光明亮。 13. 幽居:寂静的住处。 14. 便所适:适合居住的地方。 15. 已是十年闲:已经度过了十年的闲暇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之中夜晚归来的情景。首联中,诗人以“一鹤”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而高洁的品质。“候柴关”则暗示了诗人在山中的住所,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隐居生活充满期待。颔联通过描述“竹房”的寒冷和自己的病痛,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颈联运用“树密疑无路,月明犹在山”这一优美的画面,突出了山林的神秘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恬淡与宁静。尾联“幽居便所适,已是十年闲”,既是对自己十年隐逸生活的总结,又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个人心境的深入展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夜归》是宋代高僧释圆悟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修行的夜晚,突然想起回家的路,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宋代(960-1279年),这是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佛、道两家思想共同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释圆悟正是这个时期的著名禅宗大师。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释圆悟自幼出家,云游四方,历参诸方尊宿。他在修行过程中,曾一度陷入困境,但在参禅证道之后,他逐渐成为了一位具有影响力的禅宗导师。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禅意,反映了他在修行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宋代,禅宗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禅宗大师,如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这些大师的禅法理论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释圆悟作为这个时期的禅宗大师,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修行经历,也体现了当时禅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