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姜秦祠和胡教授韵
晓谒崇祠雾霭深,行藏因识二贤心。
榻前自有孤忠疏,林下谁赓招隠吟。
寂寂精庐苍藓入,堂堂遗像暗尘侵。
客中莫致生刍奠,聊汲山泉荐菊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拜谒高山庙宇,云雾环绕显得神秘深邃。在这个过程中,我理解了两位贤者的德行与心愿。
他们坦陈忠诚,有千古留名的奏疏;而他们隐居山林,共同唱和招隐诗。庙宇寂静,墙壁上斑驳的痕迹讲述着岁月的故事。身在他乡无法送上祭品,就让我用清冽的山泉和菊花酒向古人献上敬意吧。
去完善
释义
1. 晓谒:早晨拜见。
2. 崇祠:高大的祠堂。
3. 晓:清晨。
4. 雾霭:云雾。
5. 深:浓重。
6. 行藏:行踪,出处。
7. 因:因此。
8. 二贤:指姜太公吕尚和秦穆公。
9. 心:心境,意愿。
10. 榻前:床前。
11. 孤忠疏:独自忠诚的奏折。
12. 林下:树林之下,喻隐居之地。
13. 谁赓:谁继续。
14. 招隐吟:招引隐士的诗篇。
15. 寂寂:寂静无声。
16. 精庐:寺庙。
17. 苍藓:青苔。
18. 入:生长。
19. 堂堂:仪表堂堂,高大壮观。
20. 遗像:先人的画像。
21. 暗尘侵:被尘土侵蚀。
22. 莫致:无法带来。
23. 生刍:新割的青草。
24. 奠:祭拜。
25. 聊:姑且。
26. 汲:取水。
27. 山泉:山间的泉水。
28. 荐:献,进献。
29. 菊斟:菊花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晓谒崇祠雾霭深,行藏因识二贤心”开篇,诗人早晨参拜姜秦祠时云雾弥漫,他通过对两位贤人的敬仰与景仰,揭示出儒家士人应有的气节和风骨。颔联接以“榻前自有孤忠疏,林下谁赓招隠吟”,表达对忠诚勇敢之士的赞美,同时也在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共享高洁情操。
颈联诗人笔锋转向景物描写,“寂寂精庐苍藓入,堂堂遗像暗尘侵”描述了祠庙之清幽与历史人物的庄重形象,仿佛看到苍藓在宁静中生长,画像也因时间的推移而蒙尘。
尾联最后收束全诗,"客中莫致生刍奠,聊汲山泉荐菊斟"暗示自己虽为外来访客,无法准备丰盛的祭祀,但可以以山泉水、菊花酒进行简约祭奠,以表达自己对古人深深的敬意。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圣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姜秦祠和胡教授韵》是南宋时期诗人释圆悟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后半叶,也就是南宋高宗、孝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领土已被金国侵占,南宋与金国之间时有战事发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圆悟作为一位僧侣诗人,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姜子牙、秦始皇等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以及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