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泉州张许祠
泉与睢阳隔,事闻犹涕零。
人虽死忠义,祠自活英灵。
坏砌寒云聚,空庭古柏青。
功名见信史,何必更碑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泉水和睢阳相隔遥远,听说那件事仍然让我泪如雨下。
虽然忠诚英勇的人已经逝去,但他们的事迹却在祠庙中得以传承。
破败的墙壁上寒风阵阵,庭院中的古树依然郁郁葱葱。
他们的功绩在史册中清晰可见,又何必再去追寻那些石碑呢。
去完善
释义
1. 泉州:地名,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2. 睢阳:地名,位于河南省商丘地区。
3. 释圆悟:即圆悟禅师,宋朝时期的一位高僧,曾担任泉州开元寺的主持。
4. 隔:分隔,相距遥远。
5. 事闻:听闻事迹。
6. 涕零:流泪。
7. 人虽死忠义:指张许等人虽然已经死去,但他们的忠诚义举仍然流传于世。
8. 祠自活英灵:指张许祠的存在使他们的英灵得以活在人们心中。
9. 坏砌:破损的墙壁。
10. 寒云:寒冷的云彩。
11. 空庭:荒废的庭院。
12. 古柏:古老的柏树。
13. 青:茂盛。
14. 功名见信史:指张许等人的功绩被记载在历史书籍中。
15. 何必更碑铭:意为已经有了真实的记录,不需要再为他们的功绩立碑铭传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释圆悟在参观泉州张许祠时所作。诗中以泉州与睢阳相隔,但英雄事迹仍使人感动落泪开篇,体现了历史人物的忠诚义气跨越时空依然能感动人心。接下来的“人虽死忠义,祠自活英灵”表达了人们虽然已离世,但是其英灵精神却通过庙祠得以延续和传承。作者通过描绘祠庙环境的冷清以及庭院中古柏的常青,表现了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最后两句“功名见信史,何必更碑铭”表明了对于真正的英雄,他们的功绩已然被信史记载,无需再通过碑铭来彰显其名声。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沉思,又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泉州张许祠》是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正值黄庭坚在贬谪途中游历福建泉州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黄庭坚因党争被贬谪至宜州(今广西宜州),此间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将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之中。在游历泉州时,黄庭坚参观了张许祠,得知了张许的英勇事迹,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张许忠勇的诗篇。
在南宋时期,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外患严重。金兵南侵,中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许等英雄人物的忠诚和勇敢精神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楷模。黄庭坚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