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
小立当清晓,一筇吟影孤。
兰香和雾湿,竹老带藤枯。
野水流将合,春山淡欲无。
雨晴犹未卜,劳尔鹁鸠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立在拂晓时刻,持杖孤独地漫步林间。
兰花香气与雾气混合湿润了空气,竹子老了带着藤蔓枯萎。
山野小溪汇聚成河流,春天的山峰淡淡模糊似乎快要消失。
晴天还是雨天还不能确定,辛苦的鹁鸠鸟依然在呼唤同伴。
去完善
释义
《小立》:该诗选自明朝诗人释圆悟的《空山子》组诗。
1. 小立:短时间的站立。
2. 清晓:清晨的时候。
3. 一筇:一只竹杖,这里代指作者本人。
4. 吟影孤:形容孤独的影子,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之感。
5. 兰香:兰花香气。
6. 和雾湿:与雾气融合在一起。
7. 竹老:竹子老了。
8. 带藤枯:带着藤蔓枯萎。
9. 野水:野外的小溪。
10. 流将合:溪流即将汇合。
11. 春山:春天的山景。
12. 淡欲无:景色变得淡远。
13. 雨晴:下雨转晴。
14. 犹未卜:还不能预测。
15. 劳尔:辛苦你了。
16. 鹁鸠呼:鹁鸠鸟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独自站立在小径上的情景。通过意象的使用,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小立当清晓,一筇吟影孤”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以“清晓”一词表达了清新的早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一筇吟影孤”则表现出了诗人独自漫步的意境。接着,诗人的视角转向了周围的景色。在“兰香和雾湿,竹老带藤枯”这两句中,诗人以兰花、竹子等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湿”、“枯”这样的动词,生动地传达了景物的状态以及季节的变化。“野水流将合,春山淡欲无”则表达了河水与山景之间的交融关系,凸显出春天里大自然的生机。而尾联中的“雨晴犹未卜,劳尔鹁鸠呼”,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关注以及对鹁鸠叫声的好奇,突显出人与自然互动的一面。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立》是南宋时期诗人释圆悟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正值南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诗人释圆悟,法号释圆悟,生活在这一时期,他凭借自身的智慧和才华,以咏物抒怀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嘉定年间,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江南地区尤为显著。文人墨客们以诗歌唱和、切磋技艺为主要活动内容,形成了一个繁荣的文化圈。释圆悟作为其中一员,他的诗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在这首诗《小立》中,释圆悟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小草,联想到人生百态,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同时,他也强调了珍惜当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生活态度的关注与反思,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