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更漏子·玉炉香

标题包含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经历:温庭筠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查看更多
dpuser_17912672128
去完善

译文
玉炉里的香烟袅袅,燃烧的红烛滴着蜡泪,特别照亮了画堂中的人们在秋天的思绪。他们的眉毛如翠色般淡薄,头发如云朵般凌乱,漫漫长夜里,被子和枕头都显得寒冷。 窗外的梧桐树下,深夜里下起了雨,却不知离别之情正在内心煎熬。一片片的叶子落下,伴随着滴滴答答的雨声,寂静的台阶上,雨水一直滴到天亮。
dpuser_17912672128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dpuser_17912672128
去完善
赏析
《更漏子·玉炉香》是晚唐诗人温庭筠的一首抒写离别之苦的词作。词人通过对“玉炉香”、“红蜡泪”、“画堂秋思”等物象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表现了主人公因思念离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痛苦心情。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则暗示了主人公在深夜里听到雨滴打在梧桐叶上的声音,更加深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则是通过描绘雨滴落在台阶上直到天明的画面,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深深感慨。全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离愁别绪中的复杂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在离别之时的无尽哀伤与无奈。
dpuser_17912672128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更漏子·玉炉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朝政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温庭筠作为一个文人雅士,他对现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的诗词作品中,既流露出对贵族生活繁华富丽的向往,又表现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和同情。他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以其才情横溢、华美绮丽而著称。 《更漏子·玉炉香》一词描绘了一幅温馨宁静的画面:玉炉香烟缭绕,锦被轻掩,佳人如梦。然而在这美好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思。词中的“酒满金船”暗示了当时的奢侈之风,也反映出作者对时代的忧虑。
dpuser_17912672128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