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晚

标题包含
秋晚
瘦尽芙蓉菊又残,客游怀抱更登山。 秋光老矣归何处,只在愁人双鬓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儿凋谢,菊花也在渐渐枯萎,作为游客的我只能继续登山探访。 秋天的风光随着时间流逝不知去往何处,只在忧愁的人的双鬓上留下痕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瘦尽:意指花朵凋谢,形容秋天草木凋敝的景象。 2. 芙蓉:荷花的别称。此处代指荷花。 3. 菊又残:意指菊花也凋谢了。 4. 客游:离乡在外游历的意思。 5. 怀抱:心中的抱负与志向。 6. 登山:这里指登高赏景。 7. 老矣:指时光已逝,秋天的景色逐渐衰退。 8. 归何处:指秋天景色衰退后去向何方。 9. 只在:只存在于。 10. 愁人:心中忧虑的人。 11. 双鬓:两鬓头发,用以形容年纪渐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首句“瘦尽芙蓉菊又残”形象地描绘出秋季花草凋零的情景,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诗人以“客游怀抱更登山”表达了他虽身处异地却依然怀着壮志,奋力攀登的心情。然而,尽管诗人在困境中不放弃,但他仍感叹“秋光老矣归何处”,表达了他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最后一句“只在愁人双鬓间”以具体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虑。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晚》是南宋诗人陈鉴之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前后。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战乱时期。金朝入侵中原,南宋朝廷节节败退。而与此同时,北方的蒙古帝国正在崛起,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这些历史事件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他们对战争、离别和家园的深深感慨。 陈鉴之是一位生活在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和诗歌作品都深受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战乱和动荡中度过,因此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秋晚》中,陈鉴之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战乱和离别的忧思。他将秋天的景色与人生的离别相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战争的厌恶。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陈鉴之作为一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想,以及他在那个时代的感悟和体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