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碧万顷堂

标题包含
一碧万顷堂
乞得湖光万顷多,傍招九叠更嵯峨。 百年未死须闲在,一日不来如景何。 意远已知贪雪月,身安犹欲镇风波。 只愁顽似云间石,更有何人为琢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彦约(1157年-1228年),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县(今江西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程颐的外孙。 曹彦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愿拥有万顷湖水, 靠近连绵的九叠山,更显巍峨。 只要不死心,一定要过上悠闲的日子, 一天不来看看风景怎么行? 心中向往着美好的景色,贪婪着雪景和月色, 希望自己能够安定下来,抵挡住生活的风波。 只怕自己像天空中的云朵般顽固不化, 还有谁能来帮我渡过难关呢?
去完善
释义
1. 乞得:求得。 2. 湖光:指西湖的美景。 3. 傍招:靠近召唤。 4. 九叠:指南宋宫殿名,此处用来借代皇家园林美景。 5. 嵯峨:山势险峻的样子。 6. 百年未死须闲在:指尽管年纪已大但还未去世的人应该过得清闲自在。 7. 一日不来如景何:表达作者对美好景色的渴望和欣赏之情。 8. 意远:指精神世界丰富,有高尚的志趣。 9. 贪雪月:沉迷于观赏雪景和明月。 10. 身安:身体安宁舒适。 11. 镇风波:平息风浪,比喻身处安稳的环境。 12. 顽似云间石:像云间的石头一样顽固,形容自己性格的坚定。 13. 琢磨:本指玉石的加工打磨,这里比喻人的品格和修养。
去完善
赏析
《一碧万顷堂》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游览湖边风光时的所见所思。诗人首先表达了对湖光的赞美,认为它是无比美丽的景色。接着,诗人提到了周围的群山和景观,表示自己虽年岁已高,但仍然珍惜这份宁静与美好。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雪月和风波的感想,既欣赏自然美景,也感叹人生的无常。最后,诗人以云间石作比喻,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碧万顷堂》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曹彦约的一首描绘湖光山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54年前后,即曹彦约任广东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期间。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风雨飘摇,边患频仍,而曹彦约却在远离战火的广东任职,这使得他有机会欣赏到美丽的湖光山色,并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曹彦约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朝廷的重臣,这也为他日后进入政坛奠定了基础。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志,多次遭到排挤和贬谪。在创作这首《一碧万顷堂》时,曹彦约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对仕途失去了信心,转而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 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走向衰落,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扰,而南方的百姓也饱受战乱之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曹彦约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深感忧虑和责任重大。但他又无法改变现实的困境,只能借助于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