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舞
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竹轻音弹绿水,仙袂飘逸舞凤鸾。比肩共舞应节拍,好似镜里观红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繁弦:指各种弦乐器一起演奏。
2. 渌水:古曲名。这里指代音乐。
3. 长袖:指舞者的衣袖。
4. 回鸾:形容舞者轻盈的舞姿。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5. 一双:指舞者和他的舞伴。
6. 应节:随着音乐节拍起舞。
7. 镜中看:形容舞姿的美妙,如同在镜子里看到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咏舞》是虞世南的一首描绘舞蹈的诗。诗歌通过繁弦、长袖等形象,展现了舞者优雅的姿态和技艺。诗人以绿水、回鸾等自然景象为喻,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舞者的动作与节奏,突出了舞蹈的优美韵味。同时,诗中的“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不仅表达了舞者的默契配合,还通过镜中看的比喻,暗示了观众从欣赏舞蹈中获得的美感体验。整首诗在赞美舞者技艺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舞蹈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咏舞》是初唐著名文人虞世南所作。诗作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舞蹈画面,展现了一位翩翩起舞的美丽女子形象。创作这首诗时,正值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那时唐朝正处于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侍从之一,虞世南在这一时期颇受皇帝的礼遇和器重。他在文学、史学、书法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深受皇帝和朝廷的赏识。因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虞世南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和谐安宁的向往与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