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们在这沾满清露的夜晚相逢,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将我们的身影浸润得如同披上一层薄纱,打湿了彼此的衣襟。

去完善
释义
秋士:指有文化修养的隐士或文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秋夜图景。首联点明时间与地点,“秋夜”与“秋士”呼应,奠定了全诗清幽淡远的基调。颔联通过视觉(凉月)与听觉(笛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主人高洁的情怀。颈联进一步渲染环境之美,“响遏碧云”夸张地表现了笛声的穿透力,而“香传红藕”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尾联收束全篇,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二人相逢时的情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清露微寒、光影婆娑的秋夜之中。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也流露出对友情与自然的深切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彼时袁枚已辞官归隐,过着悠游林泉的文人生活。借园是袁枚好友李晴江的私家园林,二人常在此雅集唱和。一个秋夜,袁枚乘舟造访借园,远远便听到月下笛声,循声而至,见友人正临水吹笛,此情此景令他感慨万千,遂写下此诗。诗中既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也暗含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