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细风吹雨沾疏幕,夜久灯青寒尽落。
未言金椀沃龙膏,且免邻墙旋雕凿。
淄川老翁牙齿疏,四十始欲披儒衣。
况是双鬓青丝好,不应便作衡门老。
他年清切许雄飞,人间万事随动颐。
不独千枝照罗幕,廐溷蜡泪当成堆。
吾乡先达少陵后,功名争光臯与伊。
虚斋一盏半明灭,宾主清谈到明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柔和的雨丝轻拂稀疏的帷幕,夜深时灯光渐熄,寒气消退。
不必用美酒佳肴款待贵客,避免邻居误解我们追求奢侈。
一个老者虽然牙齿松动,却从四十岁才开始学习儒家经典。
更何况他双鬓黑发,还远不到成为隐士的时候。
期待他年能像雄鹰般振翅高飞,世间之事都会因他的举动而改变。
不仅仅照亮了宏伟的帐幕,连马厩和厕所都灯火通明。
我家乡的贤达之士都在杜甫之后,他们的功名如同皋陶与伊尹一样光彩熠熠。
明亮的书房里,昏暗的灯光下,宾客主人一直交谈至天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疏幕:稀疏的帷幕,指灯具。
2. 金椀:金色的碗,这里指灯具。
3. 龙膏:珍贵的油脂,这里指灯具的油。
4. 淄川:地名,今山东淄博一带。
5. 儒衣:儒生的衣裳,这里指读书人。
6. 双鬓青丝:指头发还乌黑,喻年轻。
7. 衡门:简陋的房屋,这里指平淡的生活。
8. 清切:清晰真切,这里指才华出众。
9. 厩溷:马厩厕所,这里指贫寒之家的角落。
10. 罗幕:丝绸制成的帷幕,这里指富贵人家。
11. 宾主:客人与主人。
12. 明发:黎明时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灯为引子,展现了一幅风雨交加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环境的寒冷和孤独。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细风吹雨沾疏幕,夜久灯青寒尽落”描述了夜晚的凄冷氛围,细雨随风飘入稀疏的帘幕,灯光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明亮。诗人通过这样的画面,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甘屈服的精神风貌。
颔联“未言金椀沃龙膏,且免邻墙旋雕凿”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不愿奢华浪费,只求简朴实用的品质。这里的“金椀沃龙膏”指的是古代皇帝赐给官员的珍贵药材,诗人以此暗示自己对奢侈生活的摒弃。
颈联“淄川老翁牙齿疏,四十始欲披儒衣”则是诗人的自嘲,虽然年已四十,却仍然保持谦逊的态度,立志献身于儒家学问。这里的“淄川老翁”是诗人的自称,表现了他的谦虚和好学精神。
尾联“他年清切许雄飞,人间万事随动颐”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自己能在未来有所成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里的“清切”指的是清廉正直的品质,诗人以此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全诗以灯为主线,通过对环境、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诗人以灯寓意,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灯》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人华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5年,当时华镇正值壮年,他的父亲在一场政治风波中被贬为平民,华镇也因此受到牵连。在此背景下,他深感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因此写下了这首借物抒情的诗作《灯》。
在当时,北宋王朝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然而,朝政斗争依然激烈,许多文人士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得不卷入政治漩涡。华镇在这种环境下,既希望有所作为,又对现实充满忧虑。
《灯》这首诗通过描绘灯光的明暗变化,表现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世事的无常。诗人以“灯”作为象征,隐喻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以及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在这首诗中,华镇展示了他的才情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