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人伏日

标题包含
和人伏日
太极剖元气,五行均四时。 代谢密循环,母子相挈维。 土散无定位,金德乘火驰。 天刑发杀机,闭藏不敢施。 胚胎势力弱,炽赫畏炎离。 圣人御阴阳,恐侵西极亏。 遇庚防畏祸,用晦将待时。 旷然达生理,燕息潜深思。 马迁纪秦事,德公初置祠。 后世著令典,赐告休百司。 曲学虽拘忌,消长自可推。 岁星东方出,隠迹游天墀。 诙谐动汉帝,割肉蒙酒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混沌初始之时,天地间的元气被划分为阴阳二气;而五行则分布在春、夏、秋、冬四季之中。万物生死交替,彼此紧密联系如同母子般相互依存。地母之气分散四方无所不在,金的特性克制火的力量。自然界的规律中,秋天有肃杀之气,冬天需要关闭封闭。柔弱的新生力量害怕阳光过于炽热。圣人们掌握阴阳平衡,以免过于偏激导致失衡。如遇到庚金(炼金术)时要小心灾祸,保持谦逊的态度等待时机。必须旷达通晓生命之理,静静休养加深思考。史记记载了秦始皇的事情,秦始皇曾经为了祈求长生不老开始求神拜仙。后来的世世代代都将这些故事编入法律书籍。虽然有些观点狭隘,但世界的消亡与生长仍然可以推测出来。木星出现在东方,然后逐渐隐藏踪迹遨游于天际。诙谐的故事让汉代的皇帝都忍俊不禁,要割肉陪酒才行。
去完善
释义
《和人伏日》是唐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中宇宙本体或基本原理的概念,象征混沌未分状态。这里指自然界的本源。 2. 元气:构成世界的原始物质。 3. 五行: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五种基本元素,即金、木、水、火、土。 4. 代谢:交替变化的过程。 5. 母子: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6. 土散无定位:在五行理论中,土居中央,无固定位置。 7. 金德乘火驰:金在火中生旺。 8. 天刑:自然的制约力量。 9. 杀机:衰竭的征兆。 10. 闭藏:隐退,收敛。 11. 胚胎:孕育中的生物体。 12. 炽赫:高温炎热。 13. 西极:西方极乐世界。 14. 遇庚防畏祸:庚,古代干支之一;畏祸,担心祸患发生。 15. 用晦将待时: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待时,等待时机。 16. 燕息:休息,养息。 17. 马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18. 秦事:秦朝的历史事件。 19. 德公:汉高祖刘邦的堂兄刘德。 20. 伏日:三伏天中的一伏,指最热的时候。 21. 令典:国家法令和典章制度。 22. 赐告:朝廷赐予休假的诏令。 23. 百司:指各级官员。 24. 曲学:曲折的学问,这里指阴阳家的学说。 25. 消长:消失和增长的过程。 26. 岁星:古代对木星的称呼。 27. 天墀:天子的台阶。 28. 诙谐:戏谑取笑。 29. 汉帝:汉朝的皇帝。 30. 割肉蒙酒卮:指汉高祖刘邦与大臣们饮酒作乐的故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和人伏日》,是宋朝诗人李复的作品。李复博学多才,擅长以诗歌表达哲理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以朴素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同时传达出人生哲理的深意。 首先,他描述了太极、五行等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如同生命的更迭、四时的交替,以此引申到人生也如自然的循环。接着,他用“胚胎势力弱,炽赫畏炎离”来形容人生的起始阶段需要防止过度炎热,就如同生命在孕育时需要避免过于强烈的阳光照射。 此外,诗人在诗中还借用了古人敬畏自然的智慧,如“遇庚防畏祸,用晦将待时”,强调顺应自然节律的重要性。这不仅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哲学,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而“旷然达生理,燕息潜深思”则进一步传递出诗人提倡安静内敛的人生态度。 最后,作者提到了马迁和德公的故事,说明了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如何利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正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底蕴和独特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和人伏日》是北宋诗人李复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考虑到李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写于他晚年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复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员,但他的一生并未得到重用的机会。这使他对于人生的感慨颇深,对于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对民生问题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在北宋时期,儒家思想在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士人阶层的价值观受到了儒家伦理的深刻影响。他们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担当,追求公正廉洁的政治理想。然而,现实社会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公和不义的现象,这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感到失望和痛心。 在这首诗中,李复通过对伏日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炎热夏日及人民生活的关切。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复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深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