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王元才见惠峨嵋山菩萨石

标题包含
谢王元才见惠峨嵋山菩萨石
久闻光明山,下有太古雪。 大冬剧严凝,厚地愈融结。 峥嵘成层冰,千岁终不灭。 野翁因斸荒,得此走城阙。 初非人磨礲,真是天剞劂。 形模如圭长,颜色逾玉洁。 巨细皆晶荧,表里俱洞澈。 或疑普贤化,谁得昆吾切。 太阳一照曜,神光时发越。 诚宜置宴坐,相伴修白业。 可配寒露壶,清泠濯明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听闻光明山已久,山下覆盖着古老的白雪。 在严冬的季节里,大地上的冰雪更加坚实。 冰雪堆积成层层厚冰,千年都不会消融。 一位山野老人在冰雪中挖掘,发现了这快珍贵的冰块。 它并非由人工打磨,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冰块形状酷似圭石,颜色如玉般洁白无瑕。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晶莹剔透,清澈透明。 有人怀疑这是普贤菩萨的神迹,谁能将它切开呢? 当太阳照耀在冰上时,神奇的光芒会散发出来。 真应该放上一把椅子,静静地欣赏这块冰的神奇魅力。 它可以和寒冰酒壶搭配,就像用清冷的水清洗明亮的月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光明山:指峨眉山。 2. 大冬:即冬至。 3. 剧严凝:非常严寒凝固。 4. 走城阙:来到城市中的台观。 5. 人磨礲:人工雕琢。 6. 天剞劂:自然形成。 7. 圭长:指菩萨石形状如同古代礼仪玉器圭。 8. 玉洁:形容石头洁白无瑕。 9. 晶荧:光亮。 10. 洞澈:透彻明亮。 11. 普贤化:普贤菩萨变化。 12. 昆吾切:使用昆吾刀切割。 13. 照曜:照耀。 14. 发越:散发。 15. 宴坐:指安详静坐。 16. 白业:善行。 17. 寒露壶:一种茶具。 18. 清泠:清凉。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偶然得到的峨嵋山菩萨石的奇特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了这块奇石的形态和特点。在“形模如圭长,颜色逾玉洁”等诗句中,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石头的外形与颜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太阳一照曜,神光时发越”的景象,表达了对石头神秘色彩的好奇和敬畏之情。最后,作者提议将这块石头放在室内,伴随修行者度过宁静的时光,并与寒露壶相配,借此表达出他对此奇石的重视和珍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王元才见惠峨嵋山菩萨石》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6年,即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晁公溯度过了他人生中的低谷期。他曾任地方官员,后因故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身边的山水风光和宗教信仰。峨嵋山的美丽风景吸引了他的注意,而王元才送给他的一块峨嵋山菩萨石更让他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同一时期,南宋正处于抗金斗争的关键时期。由于北方领土的丧失,南宋朝廷不得不偏安江南一隅,寻求暂时的安宁。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同时也注重个人心灵的修养。晁公溯在此时选择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也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