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曲

标题包含
塞下曲
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紫色的边塞,天刚破晓士兵们就早已集结待命;他们身着沉重的盔甲,睡在满地黄沙之上。战斗的鼓声还没有响起,天空中的乌鸦和老鹰却似乎已经预见了胜利的到来,纷纷飞来庆祝。 那燕山山脉上的层层云朵,也似乎有一半是被这些背井离乡的士兵们的思乡之情所牵动。在这时候,那些期待着平步青云、地位显赫的将领们,又怎能不理解这些士兵心中的天地乾坤呢?
去完善
释义
1. 紫塞:长城的别称。这里指边疆。 2. 黄沙:指边关沙漠地带。 3. 乌鸢:乌鸦和老鹰,此处代指敌人。 4. 燕然山:位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古战场之一。 5. 卫霍:汉代抗击匈奴的将领卫青、霍去病。
去完善
赏析
《塞下曲》这首诗描绘了边疆边塞的战争生活,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等词句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战鼓未齐,乌鸢已相贺,暗示了战斗一触即发,紧张而激烈。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则描绘了将士离家,思念家乡的情景。最后两句“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富贵与功名并非人生的全部,也应有家国情怀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边疆边塞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于濆所作的乐府诗。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大约公元850年左右。当时唐朝国势衰微,边疆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于濆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边塞风光,展现了戍边战士的生活场景和英勇形象。在这个时期,于濆本人经历了多次科举不第的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忱。他用诗歌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历史事件,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晚唐时期,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然而,这个时期的文化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都有很高的成就。于濆作为一位富有正义感的诗人,他用自己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现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