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村晓思

标题包含
山村晓思
开门省禾黍,邻翁水头住。今朝南涧波,昨夜西川雨。 牧童披短蓑,腰笛期烟渚。不问水边人,骑牛傍山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打开家门看到田野里的稻谷,邻居老人住在溪水旁。今天南边的溪流里波光粼粼,昨晚下了西川的雨。 牧童披着短蓑衣,吹响腰间的竹笛期待着烟波浩渺的江边。不用询问河边的人,他正骑着牛儿沿着山边前行。
去完善
释义
《山村晓思》:本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村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1. 于濆:唐朝诗人。 2. 省:探望;检查。 3. 禾黍(hu二声):禾苗与高粱。禾指禾苗,黍指高粱。 4. 邻翁:邻居的老者。 5. 南涧:山南边的山涧。 6. 西川:中国四川省的古称。 7. 牧童:放牧的孩子。 8. 披短蓑:披着短小的蓑衣。 9. 腰笛:挂在腰间的笛子。 10. 期:期待;盼望。 11. 烟渚(zhu三声):烟雾弥漫的江中小岛。 12. 不问:不询问;不打扰。
去完善
赏析
《山村晓思》是唐代诗人于濆的一首描绘农村风光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微观察,展现了农家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首联“开门省禾黍,邻翁水头住”,描述了诗人在清晨打开门扉,看到田间丰收的景象,邻居老翁在水边劳作。这里展现了农民辛勤耕耘的场景,也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 颔联“今朝南涧波,昨夜西川雨”,描绘了春雨滋润农田的美景。南涧的水波和西川的雨滴都代表了春雨的滋润,使整个田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颈联“牧童披短蓑,腰笛期烟渚”,刻画了牧童身着蓑衣,吹着竹笛,悠然自得地行走在烟波浩渺的江边的情景。这一画面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乡村田园的美好生活。 尾联“不问水边人,骑牛傍山去”,表现了牧童对于世事的无暇关心,他骑着牛儿,沿着山径缓缓离去。这里传达了诗人向往远离世俗纷扰,过上清静闲适的生活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展现了诗人对于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村晓思》是一首描绘山村风景的诗歌,它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朝晚期,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在这一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民生疾苦不断凸显。这首诗的作者于濆,是一位关注民生、反映现实的社会问题诗人,他的诗作多数都体现出了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同情。 在这个时间段里,于濆本人也经历了许多人生际遇。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如愿取得功名。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社会的关注和正义的追求。在旅行和游历的过程中,他观察到了很多民间的苦难现象,并把这些所见所闻融入到了自己的诗作之中。 在同一时期,唐朝的社会背景也相当复杂。政治腐败、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等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于濆的诗作往往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通过生动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 总之,《山村晓思》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唐朝晚期的社会状况、于濆本人的人生际遇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于濆诗作的现实主义风格,使他的作品成为了唐末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