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素师惠二石
素师为我良古僻,野性乖疏无与适。
呼门投我清浄友,翻是巴江两好石。
一石形作巢莲龟,近人团圆生素迹。
皎如孤月流清空,光逐一星斜辟易。
一石初似瓜色黄,年来应被天公劈。
枯松说与连理心,参差再合如胶漆。
两石相逢已投分,何消引我为俦敌。
与君倾盖便忘年,未害吾人缚禅寂。
方今宰相真儒生,议割三关厌夷狄。
祖宗土宇安生灵,幸以艰难念开辟。
天畿要险壮中华,一日捐之良足惜。
争如推毂老将军,远煽天风驱退鹢。
我虽孺子亦有知,不惮下圯传履舄。
嗟尔两石如有神,尚父兵书欣所习。
不应默默斋阁闲,相对人间夜寥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纯净的老师是我的古风朋友,他的性格孤独不和他人交往。
他请我见这两位清净的朋友——两块石头,它们就像巴江的两条河流一样各有特色。
其中一块像巢莲龟,它的形状使人感到亲切和自然,就像天空中独月的流光。另一块刚来时像瓜的颜色,岁月变迁它或许已经分裂,但它又像松树那样有着复杂的纹理,不同层次的细节和谐搭配,就像一对情侣心灵相通。
这两块石头在相遇时已经很契合,不需要我来做它们的朋友。与你一见如故,虽然我们年龄有差距,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却很相似。现在的首相就像一位真正的书生,他用理智讨论如何保卫国家领土,他为民生考虑,为国家的发展担忧。这样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我愿意尽我所能来帮助这个国家和人民。
国家的重要关隘应该由英勇的老将军来守护,他们就如同那呼风唤雨驱逐敌军的大船。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我的力量虽小,但我不会害怕付出。我希望你们两个石头也能够拥有神奇的魔力,向姜子牙那样研究兵书,不仅可以在斋阁中沉默,还可以保护这个国家免受外敌侵扰。
去完善
释义
1. 素师:指诗人冯时行的友人,即石雕艺人。
2. 巴江:指长江上游的重庆一带。
3. 龟巢莲:一种生于水中、形状似龟的建筑结构。
4. 近人:指靠近岸边的人。
5. 孤月流清空:形容石头形状独特,像月亮高挂在天空。
6. 星光斜辟易:形容星星的光芒在石头周围摇曳。
7. 瓜色黄:形容石头的颜色像成熟的黄瓜皮。
8. 天公:古人对大自然的尊称。
9. 枯松说与连理心:指石头上的纹理如同松树和连理枝的结合。
10. 参差:高低不齐。
11. 倾盖:指在路上相遇,停车交谈。
12. 忘年:不拘年岁的差距,指友情深厚。
13. 缚禅寂:修行佛家禅定之意。
14. 宰相:指宋代的丞相。
15. 三关:古代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关三个重要关隘。
16. 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此处指金国。
17. 土宇:土地和疆域。
18. 生灵:指人民百姓。
19. 开辟:指开国创业。
20. 天畿:指京城的周边地区。
21. 远煽天风:喻指离间敌人的计策。
22. 退鹢:比喻敌军战败撤退。
23. 孺子:指年轻人。
24. 下圯传履舄:汉代张良在桥下遇黄石公并得到兵书的故事。
25. 尚父:周武王尊称姜子牙为“尚父”,这里是指姜子牙。
26. 兵书:指姜子牙的兵法著作。
27. 斋阁闲:指石头静静地待在书房中。
28. 夜寥閴:指夜晚寂静无声。
去完善
赏析
《谢素师惠二石》是一首借物抒怀、表达人生哲理的古诗。诗人冯时行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友人赠予的两块奇石。通过石头的形状和颜色,诗人发挥想象,将它们比喻为月色下的莲花、瓜熟时的味道以及参差交错的松树枝。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时事的关注,并鼓励自己积极参与世事的精神。这首诗意境优美,哲理深刻,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素师惠二石》是南宋时期诗人冯时行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当时正是金人侵略江南、宋室南渡之际,国家和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在这首诗中,冯时行通过描绘石头的形态和特性,表达了他对友人赠送的珍贵礼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