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并非由于偏爱这轻盈的模样,在寒冷之处更显其独特之美。另有一种根源,并非来自人间的富贵之花。自从谢娘离去之后,还有谁能怜惜它呢?在天涯飘泊不定。寒冷的月光与哀伤的胡笳声交织在一起,西风吹拂着浩瀚的沙漠。

去完善
释义
"塞上":指中国北部边疆地区,这里指作者所在之地。
"雪花":即雪中的花,这里是比喻轻盈的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这句是说,我并不是因为偏爱它轻盈的模样才喜欢雪花的。
"冷处偏佳":在寒冷的地方反而显得更加美好。
"别有根芽":有特殊的根源。
"人间富贵花":比喻生长在富贵人家的花朵。
"谢娘别后谁能惜":这里的“谢娘”是借指,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这句表示自谢娘离去之后,还有谁会怜惜这飘零的雪花呢?
"飘泊天涯":形容浪迹天涯、居无定所的生活。
"寒月悲笳":寒冷月光下传来忧伤的胡笳声。
"万里西风瀚海沙":形容在西风的吹拂下,雪花飘落在大漠的风沙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借咏雪花,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命途多舛的哀愁和无奈。首句“非关癖爱轻模样”即以雪花的轻盈形态起笔,表现出诗人对冰雪世界的独特情愫;紧接着用“冷处偏佳”赞美了雪花在寒冷环境中显得更加高洁的品质。随后两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则暗示诗人与众不同、清高独立的个性。
下片开始,诗人通过“谢娘别后谁能惜”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飘泊天涯”更暗示了自己孤寂无依的生活境遇。最后两句“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描绘了一幅苍凉壮观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情。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韵味十足,堪称咏雪诗词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这期间,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皇帝的侍卫,多次随皇帝出征,并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军旅生活体验。
在这个时期,清朝的国力逐渐强盛,边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然而,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民生依然困苦,社会矛盾尖锐。纳兰性德在边塞的生活中,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因此对和平充满了渴望。
这首词以“雪花”为主题,通过描绘雪花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通过对雪花飘落的描绘,也反映了作者在边塞生活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