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元相公上元
出拥楼船千万人,入为台辅九霄身。
如何更羡看灯夜,曾见宫花拂面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众人簇拥下登上华丽的船只,进入朝廷成为九重天上的台辅之身。怎么还会羡慕观赏花灯的夜晚呢,因为我曾经目睹过宫中花朵拂过脸庞的春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奉酬:写诗给别人,别人作了诗答他,再作诗回答。
2. 元相公:元稹。唐宪宗元和时宰相,以与白居易同年进士及第,唱和最多,号“元白”。
3. 上元: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古代称为上元节。这一天晚上,有观灯的风俗。
4. 出拥楼船:出来时有人众拥护着乘坐的大船。
5. 台辅:指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员。
6. 九霄:天空极高处,这里借指朝廷。
7. 曾见宫花拂面春:回忆过去在宫中看到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奉酬元相公上元》是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题目中的“奉酬”表示这首诗是对别人的回应或答谢。在诗歌中,作者通过对元相公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描绘了上元夜的繁华景象和宫廷生活的奢华氛围。
首句“出拥楼船千万人”描述了元相公在上元夜时,受到了众多人的拥戴和尊敬。这里的“楼船”可以理解为一种豪华的船只,象征着地位尊贵。这句诗句表达了元相公在上元夜时的热闹场面和受人尊敬的地位。
第二句“入为台辅九霄身”则讲述了元相公在朝廷中担任高位,身居九霄之中。这里的“台辅”指的是朝廷中的重要职位,而“九霄”则象征了极高的地位。这句诗句强调了元相公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句“如何更羡看灯夜”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元相公还会羡慕上元夜的繁华景象呢?这里的“更羡”表示了一种比较,意味着他认为自己在宫廷中的地位已经非常高贵,所以才会觉得看灯夜的情景并不值得羡慕。
最后一句“曾见宫花拂面春”给出了答案:因为元相公曾经见过宫廷中的繁华景象,所以他并不觉得上元夜的景色有什么特别之处。这里的“宫花拂面春”描绘了宫廷中的美丽景致,体现了元相公在宫廷中的高贵地位。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元相公在上元夜的盛况和他宫廷生活中的高贵地位,表达了他对元相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展现了宫廷生活与民间节日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对这种繁华景象的不同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酬元相公上元》是唐代诗人徐凝的一首应制诗。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此时徐凝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赏识,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然而,在这期间,徐凝的个人生活却并不如意,他与妻子赵氏的婚姻出现裂痕,导致了他的心情低落。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唐宪宗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国家逐渐从安史之乱后的衰颓中恢复过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逐渐繁荣。上元节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个时期,皇帝会邀请文武百官一同观赏灯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凝以《奉酬元相公上元》为题,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和对国家的祝福。他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上元节的盛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