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通甫至日

标题包含
次韵通甫至日
先生熨眼洗浮埃,共看梅边节物来。 破闷好诗胜搔背,浇寒新酒似淋灰。 宾主风裁推滕阁,弟子声名咏有台。 怜我岁华相逐老,应将暖律发枯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师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点滴,一同欣赏梅花盛开的美景。有趣的诗句比抓背更能驱散烦闷,暖心的新酒犹如热水浇灌冻土般温暖人心。师生们在滕阁的佳谈逸闻中互相学习,彼此在诗歌唱和中成长进步。感慨时光流逝,愿我们珍惜当下,共同度过美好的岁月。
去完善
释义
1. 熨眼:即擦亮眼睛,本指看东西清晰,这里表示心境开阔,视野明朗。 2. 梅边节物:指梅花盛开的季节。节物,指节令中的自然景物。 3. 破闷:即消愁解闷。 4. 搔背:古代风俗,冬至日有抓背的习俗,可以祛病。 5. 滕阁:位于江西南昌的著名建筑,原为唐代滕王所建,今称滕王阁。这里是比喻宾客们在此聚会的风采。 6. 有台:指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有子旗,他很有才干,曾为齐桓公辅佐,后人称赞他的才华,常用“有子”作为对有才干的尊称。 7. 暖律:温暖的律令,借指春天的到来。 8. 枯荄:枯死的小草,这里比喻自己衰老的生命。
去完善
赏析
《次韵通甫至日》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至时节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首联“先生熨眼洗浮埃,共看梅边节物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他们如同在梅边观察节日景物般欣赏彼此的作品,将眼光从尘世中的浮华洗净,心灵得以升华。 颔联“破闷好诗胜搔背,浇寒新酒似淋灰”,赞美了诗歌和高酒的魅力。读好诗能使人忘却烦恼,如同一阵清风拂过心头;而寒冷的冬夜饮一杯新酒,则能带给人温暖的感觉,如同浇灭了心中的寒意。 颈联“宾主风裁推滕阁,弟子声名咏有台”,赞扬了诗人的才情和名声。他们的风采犹如滕王阁的主人一般,而弟子们的声誉也在咏有台上得到了传颂。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己以及友人的肯定和赞誉。 尾联“怜我岁华相逐老,应将暖律发枯荄”,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热情。尽管年岁渐长,但他们仍然能够用温暖的诗句唤起生命的活力,就像用暖律催发生机一样。 整体来看,这首《次韵通甫至日》语言生动形象,情感饱满真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冬至时节欢聚一堂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次韵通甫至日》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公元1236年冬至时期,正值南宋晚期,距离靖康之耻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当时,金国入侵,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方一夔正身处困境之中。他曾担任官职,但后因政治斗争被罢免,陷入贫困潦倒的境地。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仍然坚守气节,不为权贵折腰。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个人遭遇和家国忧思。 在《次韵通甫至日》这首诗中,方一夔通过对冬至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艰难岁月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