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
垦苇栽花柳,园林小小成。
旋分黄菊本,新扁草堂名。
池水通湖活,江风过竹清。
不期车马到,足自称幽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种植一片芦苇和花草柳树之后,这个小小的园林便形成了。然后我们分割了一些黄菊的根部,为新草堂命名。池子里的水通过一个渠道与湖泊相连,清澈可见。透过竹林吹来的江风也显得十分清新。我们不希望有车辆或马匹过来打扰这份宁静,但这样优美的景致已经足够让我们陶醉其中了。
去完善
释义
1. 垦苇:开垦苇塘。
2. 裁花柳:种植花草树木。
3. 小小:规模不大。
4. 成:形成。
5. 黄菊本:指菊花。
6. 扁:题写。
7. 草堂:这里指诗人的居所。
8. 通湖活:与湖泊相连,水流畅通。
9. 江风:江上的风。
10. 不期:未曾料到。
11. 足自:足以,自己足以。
12. 称幽情:表达幽雅的情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小园》描绘了诗人精心经营的田园生活,展现了其闲适自得的心境。诗人在小园内种植了各类花草树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其逐渐成形,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其中"旋分黄菊本,新扁草堂名"两句说明了诗人对小园的悉心经营以及他的文人雅趣。随后,“池水通湖活,江风过竹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园内景物之灵秀,让人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最后一句“不期车马到,足自称幽情”则表达了诗人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景,不想受到世俗的打扰。整体来看,这首诗意境优美,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园》是宋代诗人储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我们可以在其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方面入手,来了解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
在宋代,科举制度对文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许多文人墨客投身科举,期望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储泳也不例外,他参与了科举考试,并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士人。然而,他的官职并不显赫,一生都在地方担任文官。尽管如此,他仍然致力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在这一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官僚腐败严重,民众生活困苦。这使得储泳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将个人的理想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园》一诗,就是储泳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述了他在小园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在宦途失意之际,借山水田园寻求精神慰藉的风尚。
综上所述,《小园》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既包括了诗人储泳的人生际遇,也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风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