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兄潮举
老来偏惜别,此别更关情。
水陆三千里,舟车一月程。
鴈声乡思远,鸾影旅魂惊。
杨柳雕零尽,无枝可赠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着年纪增长,离别更让人不舍,这一次的离别更为动人。此次旅途有三千里之遥,需乘船坐车一个月才能抵达。大雁的声音勾起遥远的家乡思念,鸾鸟的影子让离别的旅人感到惊慌失措。此时杨柳都已凋零殆尽,无法折取一枝赠送给即将远行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兄潮举:题目中的“潮举”指潮水上涨,这里可能比喻离别时刻的汹涌情感。
2. 老来:年纪大的时候。
3. 水陆:水和陆地的交通。
4. 三千里:形容路程遥远。
5. 舟车:船只和马车,泛指交通工具。
6. 月程:一个月的行程。
7. 鴈声:雁叫声,这里可能寓含离家离乡的哀伤。
8. 鸾影:鸾鸟的影子,这里可能象征孤独的旅人。
9. 雕零:凋零,植物凋谢。
10. 无枝可赠行:没有可以送给离去的亲朋好友的物品。
去完善
赏析
《送兄潮举》储泳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感慨。首联“老来偏惜别,此别更关情”点明了诗人在老年时更加珍惜离别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颔联“水陆三千里,舟车一月程”则说明了此次离别的距离和所需时间,表现出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长久。颈联“雁声乡思远,鸾影旅魂惊”则借用了鸿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旅途中的不安。尾联“杨柳雕零尽,无枝可赠行”则以杨柳凋零的景象象征离别之际的无助和无奈,体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深深不舍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真挚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兄潮举》是南宋诗人储泳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储泳是这一时期的著名文人。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北方大片领土被金人占领,百姓疾苦,政局不稳。然而,朝中权臣当道,政治斗争激烈,皇帝又无力改变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储泳离开了朝堂,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
在游历期间,储泳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学问,抒发胸怀,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送兄潮举》就是他在送别一位即将启程远游的好友时所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储泳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予了希望朋友能够在外闯出一片天地的祝福。诗句婉转悠扬,寓意深远,展现了储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