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标题包含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秦观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其...查看更多
夏莎酱
去完善

译文
池塘上的春天已经离去,不知去了哪里;满眼都是飘落的鲜花和飞扬的柳絮。孤独的客舍里悄无声息,只有梦境中断时,月色下的堤岸仿佛是归途。心中迷茫,无所适从;窗外已是五更时分,风雨交加。
夏莎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池上春归何处: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之意,暗示春天的离去。 2. 落花飞絮:指春天接近尾声,满地飘零的花瓣和柳絮。 3. 孤馆悄无人:描绘出诗人所在的孤独的客馆,四周寂静无人。 4. 梦断月堤归路:梦中忽然醒来,看到月亮在堤岸上,预示着诗人的回归之路漫漫。 5. 无绪,无绪:表示诗人心绪烦乱,无法梳理。 6. 帘外五更风雨:形容拂晓时分,诗人被窗外的风雨声惊醒,倍感孤独。
夏莎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以春天的凋落和寂静的夜为背景,显露出一种莫名的孤寂和忧思。作者巧妙地通过“池上春归”和“落花飞絮”两个景象展示了春日的繁华之后只剩残败的场景,唤起人们对于春天离去的无奈感慨。 接下来,“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则将孤独、寂寞的气氛渲染到极致,“无绪,无绪”表现的是主人公此刻的心境:无法排遣、无法理清自己内心的混乱。而最后一句“帘外五更风雨”则巧妙地将环境的荒凉与主人公的情感相连,更添一层凄清的色彩。
夏莎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是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小令。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在北宋末年,公元1095年前后。在这段时间里,秦观遭遇了科举失利,生活困顿,但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在秦观生活的时代,北宋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士大夫崇尚儒雅风流,诗词歌赋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一些文人墨客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们开始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这种背景下,秦观的词作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风格。 在《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这首词中,秦观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了时光流逝、人生苦短的哲理思考。这种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北宋词坛的佳作。
夏莎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