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题 其二
出郭寻芳寺,逢僧话旧游。光阴浑逆旅,身世自虚舟。月落诸天静,猿啼万壑幽。定心泉下水,长护绿云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出城郊寻找寺庙,遇见僧人谈论过去的游览经历。时光如同旅行,身世仿佛一叶孤舟。月亮落下时天空宁静,猴子在山谷中悲鸣显得格外幽深。在寺庙的泉水边保持平静的心,让生命的绿色永远流动不息。
去完善
释义
《阙题 其二》王玠注释:
1. 郭:古代城市的外城墙。这里指城市。
2. 寻芳寺:寺庙名称,位于城外,附近有花草可赏。
3. 逢僧话旧游:遇见僧人交谈过去的游览经历。
4. 逆旅:旅馆,喻指人生短暂。
5. 虚舟:虚空的小船,寓意人生如浮萍,命运难测。
6. 诸天:佛教中天的称谓。
7. 万壑:形容千山万水。
8. 定心泉:此处泉水能使人心神安定。
9. 绿云:绿色的山峦,形容青山绿水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玠描绘游历寺庙时与僧人谈话的回忆及感想。诗的前两句“出郭寻芳寺,逢僧话旧游”,说明了此次出游的地点和目的,即远离城市的喧嚣去寻访寺庙,恰巧在寺庙里遇到了一位相识的僧人,于是一起回顾了过去的交情和经历。
接下来的“光阴浑逆旅,身世自虚舟”,则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将人生比作旅途中的逆旅(客店),岁月匆匆,似有形而上学的概念。“身世自虚舟”意味着人的生命如同随波逐流的舟楫一样,难以把握,充满了不确定性。诗人在这里借用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表达了人生如浮云般短暂的感慨。
诗的后两句则从景象中表达了诗人的心境。“月落诸天静,猿啼万壑幽”。夜晚,月亮落下,天地一片寂静;山间,群猿悲鸣,流露出深深的哀愁。这两句诗用宁静而又幽深的景色,营造了与世无争、忘忧的境地。
最后两句“定心泉下水,长护绿云流”,则以清泉作为比喻,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内心平静的追求。寓意着他追求心灵的宁静,渴望能在人生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阙题 其二》是南宋诗人王玠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政权建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在这个特殊时期,王玠作为一位关心国事的文人,深感痛心。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战乱被迫辞官,流亡至江南一带。在这个过程中,他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的惨状,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北方金国的侵略采取妥协政策,导致民众生活困苦。王玠在诗中以“杜鹃啼彻三更月”描绘出人民的痛苦,表达了他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