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张公洞

标题包含
题张公洞
铜棺之南山复山,扪萝绝壁藓苔斑。 只今何处可容足,乞我石房云一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铜棺南山又见山,手摸藤蔓峭壁生苔斑。 如今哪里可以立足地,祈求石屋藏身云雾间。
去完善
释义
1. 铜棺:指铜棺峡,位于重庆巫山县大宁河小三峡的西头。 2. 南复山:指南方的群山。 3. 扪萝:摸索着抓住藤蔓攀爬。 4. 绝壁:陡峭的山崖。 5. 藓苔斑:指长有青苔的斑点。 6. 乞:请求。 7. 石房云一间:石房云雾缭绕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苏庠的这首诗《题张公洞》描绘了他对神秘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他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示了深山古洞的幽静与神秘,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远离喧嚣、心旷神怡的世界。在诗中,作者强调了山的险峻和高耸,并通过描述攀爬山峰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勇往直前、无畏困难的信念。同时,诗中还传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些都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张公洞》是南宋诗人苏庠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建立,金兵南下,国土分裂,战乱频繁。 在这个特殊时期,诗人苏庠的人生经历颇丰。他本是一个闲云野鹤的文人墨客,却因战乱而被迫离开故乡常州,辗转流寓至浙江一带。在这段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愈发浓厚。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他游览了张公洞,并写下了这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篇。 在南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生疾苦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通过诗歌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苏庠作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作品自然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历史事件的影响。在他的笔下,张公洞成为了一个寄托哀思、怀念故乡的象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