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
放逐归来户已篷,梦魂时到浙江东。
心如止水偏陶月,身似虚舟但逐风。
云路自怜飞鸟倦,山盟谁与白鸥同。
管城本乏封侯骨,人道中书却不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归乡之后家已成蓬草,梦里时常回到江浙之地。
心灵平静好似宁静水面,沐浴月光;身体轻盈像空舟一样,随风飘荡。
云端的路啊,我独自飞翔,深感疲惫;山中的誓言,谁又和白鸥共享?
我所缺乏的是封侯之骨,人们说中书令是个好官职,但我却觉得不甚合适。
去完善
释义
1. 放逐:指被贬谪流放至偏远地区。这里指作者胡铨曾因上疏主战抗金而被贬的遭遇。
2. 户已篷:房屋的门已经用蓬草搭建。形容住所简陋,家境贫寒。
3. 梦魂:梦中灵魂出窍的地方。
4. 浙江东:指的是钱塘江畔。古代文人常将江南一带比作天堂,这里是作者故乡的象征。
5. 心如止水:心态平静如水,不受外界干扰。
6. 陶月:享受美好的时光。陶,动词,陶醉于。
7. 身似虚舟:将自己的身体比作漂浮在水面上的空船。比喻超脱世俗,无所束缚。
8. 云路:像云一样高远的路。形容理想的境界。
9. 飞鸟倦:比喻作者厌倦了争名逐利的官场生活。
10. 山盟:海誓山盟。
11. 白鸥:海鸥。这里以白鸥喻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12. 管城:指毛笔,因毛笔起源于战国时期秦国都城咸阳,所以又称管城。
13. 封侯骨:封侯的才能和气质。这里作者自嘲自己缺乏封侯之才。
14. 中书:中央政府官员,此处作者谦虚地表示自己不适合担任官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复用前韵”,指的是诗人再次使用之前的韵律和韵脚进行创作。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表达的是自己遭受放逐归来的生活状态和对世事的感慨。首联描绘了诗人在历经磨难之后重回故乡的场景,然而他的梦境却时常飘荡在遥远的浙江东部。颔联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心态:心如止水,心无旁鹜,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身似虚舟,随波逐流,顺其自然,方能随风而动。颈联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境遇的自嘲,他虽然有着凌云之志,但却深感疲惫不堪;而自己的山盟海誓,又有谁能与自己共同实现呢?尾联则以“管城本乏封侯骨”点明了诗人虽有才华横溢、壮志凌云之心,但最终却无法封侯拜相的无奈现实,这也正是诗人所说的“人道中书却不中”。整首诗风格沉郁,情感深沉,表现了诗人坚定不屈的精神面貌以及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复用前韵》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胡铨所作。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5年(南宋孝宗时期)。此时,距离靖康之变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但南宋朝廷仍然未能收复失地,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胡铨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曾多次上疏谏言,力主抗金,但因触犯权臣秦桧而被贬谪岭南。尽管如此,胡铨仍然坚定地相信正义必胜,民族必将复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际遇之后,他怀着满腔激情写下了这首《复用前韵》。
诗中,胡铨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以屈原、贾谊等历史上的忠臣贤士为榜样,激励自己坚守信念,为国家的前途命运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